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历史活化石,胡德夫的价值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6-04 08:44:32

  胡德夫又来了,这次,他带着野火乐集的年轻原住民民谣歌手在内地展开了巡回演出。

  去年他其实已经来过北京做小型的演出。虽然场地很小,但是却人满为患。在很多人眼中,他都是一个传奇。他曾经是一个对“有谱的音乐”抱着巨大的恐惧的小孩,后来又成了为凑钱给父亲治病而进入万沙浪乐队的业余乐手。

  当然,人们最熟悉他的身份,是台湾民谣之父。

  在好友李双泽的启发下,被英文民谣和欧美歌曲启蒙的胡德夫走上了“唱自己的歌”的不归路。而2005年他30年音乐里程中首张专辑《匆匆》的出版,则让这个早已和流行乐坛分道扬镳的民歌前辈重回世人的视线。

  如今的他,并没有忘记“唱自己的歌”的口号,他带着一众年轻人组成的野火乐集,仍在默默推广着原住民音乐。

  台湾原住民音乐进入主流视野源于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郭英男的《老人饮酒歌》。而世纪交替时期华语唱片业的衰落则让本来有大好机会成为音乐类别中重要品种的台湾原住民音乐错失良机。在商业资本退出之后,只有真正热爱这种音乐的人还在坚持。胡德夫和野火乐集就是这样的人。

  在北大百年讲堂的演出中,胡德夫跟他的年轻伙伴们,除演唱了多首原住民民谣歌曲,还演唱了他创作的《匆匆》、《最最遥远的路》、《大武山美丽的妈妈》等民谣。创作和传承,是胡德夫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别于内地专注于原生态民间音乐的搜集整理者力求“原汁原味”的思路,胡德夫和野火乐集,并没有那么强调“原汁原味”。他们的演出虽然有传统的原住民乐器,但更多的是用吉他和钢琴伴奏。和演唱部族传统歌谣相比,胡德夫们那些站在原住民立场上创作而成的歌曲可能更加动人。写海山矿难的《为什么》,写原住民雏妓问题的《大武山美丽的妈妈》,以及写给那些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原住民孩子的《最遥远的路》,这些歌曲已经不是原住民的民谣那么简单,更是记录了在社会历史上一个个极容易被忽视掉的珍贵片段。

  也正是因为这样,2005年4月15日,胡德夫在出了首张专辑《匆匆》后自己的台北演唱会上,才能在台下看到除了大批文化名流之外,难得平和地站在一起的不同派系政坛人物。这些人,当年也都曾经共同被这些歌曲感动过。不但是台湾音乐,而且是台湾历史的活化石。这就是胡德夫的价值所在。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