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家庭教育 正文
“六一”临近,该送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礼物?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5-31 14:26:09

  “六一”的脚步临近,我们反复考虑:该送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礼物?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东西最重要?

  也许,每个家长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最终,我们还是将“六一”的关键词锁定在“快乐”一词上。“快乐的童年让人受益一生”,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

  我们的孩子不快乐吗?我们的孩子真正快乐吗?为人父母,爱子心切,在望子成龙的共同愿望下,家长们选择了不尽相同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手段,但果真事遂人愿了吗?

  听听本报邀请的辽沈地区知名的教育专家、社会学家和优秀家长代表们怎么说吧。希望他们的话能给广大家长以启迪,进而带给孩子们最快乐的家庭教育,权当是我们送给孩子们的“六一”礼物。

  【礼物】因材施教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孩子的学习习惯、方法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给他们属于自己的空间摸爬滚打,让孩子学会演好“独角戏”

  发言人:苏文捷(东北育才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工商管理硕士,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专家,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为什么智力水平差不多的孩子,教育结果却不一样?因为我们总是习惯于强制孩子适应教育,在为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这方面,做出的努力还不够。

  处于同等智力发展水平的孩子,性格和气质特点不同,能力发展水平也有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体现在各种能力的质和量上,同时也体现在能力表现的早晚上,有的是早慧早熟,有的则是大器晚成。了解孩子,既要看到孩子的优势,也要发现孩子的不足,要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扬长补短。

  做家长的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却忽视了能力差异的存在,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度设计孩子的人生。这种过度的关注,造成孩子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而过高的期望,则使孩子很难获得成功的体验,过早失去自信心。此外,受一些功利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跟风”也愈演愈烈,不顾及孩子的兴趣,忽视他们在成长中的主动权,完全按照大人的意愿包办孩子的成长,影响了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

  有些方法在规律中。例如,任何人的注意力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20分钟,孩子的年龄越小,维持的时间越短。不了解这些基本规律,教育效果自然会适得其反。

  有些方法在经验里。例如,对做事比较慢的孩子,当他做好一件事时,鼓励他、赞赏他,并提出希望“以后再快一点儿就更好了”。这种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比一味地督促更有利于孩子克服弱点。【礼物】个性教育 别强行让孩子认错

  让孩子回到家后能赤裸地暴露自己的感受、委屈、快乐和悲痛,让孩子学会适度宣泄和合理释放

  发言人:郭黎岩(沈阳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教师专业发展学院院长,沈阳市优秀专家、全国优秀教师,长期从事儿童心理教育的研究,多年来主持多项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课题,举办大量的学术讲座和儿童心理问题的咨询辅导)

  父母在浇灌孩子心灵时,是否应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您的孩子虽然不愁吃穿、无忧无虑,但内心快乐吗?您的孩子幼年聪慧、学有特长、处处拔尖,但他是否感到幸福?

  我们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儿童已经表现出“成长中的不快乐”。比如有的孩子说:“我不开心、我不喜欢、我不愿意……”其实,家长们也有这样的体验,孩子不听话,没耐性、好逞能、过分依赖、任性、执拗、坏脾气等等。

  我觉得,快乐的童年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的大脑里记录着父母的意识、家庭的影响,影响着孩子的品德、修养、知识、才能和意志的养成。因此,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宫殿十分重要。

  家长和老师要做好孩子心灵的陶冶和净化,让孩子回到家庭能赤裸地暴露自己的感受、委屈、快乐和悲痛,让孩子学会适度宣泄和合理释放,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境、乐观的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让孩子学会在失意和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引导孩子学会转换心情、自我防卫、赞美自己,不惧怕摔倒和失败,给孩子建立一个亲善的生活网,建立良好的邻里、亲戚、朋友关系,让孩子在彼此交往中学会自信、自尊、自立和自省及自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育也应是个性化的教育,不要轻易进行对比教育,要允许孩子失误后保持沉默,保护自己的自尊而不是强行让孩子认错。

  【礼物】懂得合作 让孩子学会帮别人

  一个成功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自信、勇敢、有理想、有责任感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发言人:张思宁(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辽宁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行为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2007辽宁省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着一些很普遍的问题。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部分,却从未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些家长让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就是不问孩子愿不愿意学;有的家长干预孩子跟什么人交往、不跟什么人交往,不能平等地跟孩子交流。有一位下岗女工,独自一人抚养儿子,有一天,儿子提出要买一双600元的耐克鞋,她非常生气,认为孩子太不懂事了,一个小学生竟要求买这么贵的鞋,而她一个月做钟点工最多只能赚900元。她粗暴地说了儿子,不断地强调:你这么小,不能穿这么贵的鞋。后来,当她在专家的指导下明确地告诉孩子是自己的经济条件不允许,而不是孩子不能穿时,儿子反而理解了妈妈。

  其实,一个成功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自信、勇敢、有理想、有责任感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21世纪是一个讲究合作的时代,而我们现在的许多孩子恰恰不懂得跟别人合作,更不懂得如何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帮助,很少能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是一种欠缺,将影响到孩子长大后的人格。

  不懂得帮助别人,就很难有责任感。培养孩子,应先让孩子学会帮助别人。

  【礼物】快乐至上 为什么孩子不幸福

  很多家长每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名次,逼孩子学这学那,却忽视了孩子因此而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童年的快乐

  发言人:孙浩哲(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中华后备军”网站总构架师,国内教育演讲家、企业励志顾问、家庭教育专家、学习方法指导专家)

  拥有了礼物,孩子们就会快乐吗?专家调查发现:尽管物质条件优越,还是有超过80%的孩子认为自己过得不是很快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作业多、不让看电视、不准上网、愿望难实现、被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等等。

  对于未来社会而言,孩子多一项特长,便多了一份生存的能力。但前提是,无论学什么,都有两点要注意:第一,是否符合孩子的天赋与兴趣?如果是,自然无可厚非;否则,那便是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第二,是否以剥夺孩子的快乐为代价?如果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那么你是否想到这有可能是得不偿失?

  【礼物】注重交流 和儿子一起侃足球

  发言人:崔月明(一名单亲家庭孩子的家长。现在沈阳大学教育学院工作,对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实践认识和理论研究)

  十年前的一起车祸打碎了我的平静、安逸的生活。儿子在失去父亲后,变得寡言少语,为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开朗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孩子比较喜欢看体育节目,于是就经常与孩子看一些球类比赛。一次,应孩子的要求我带他到五里河体育场看足球,我们与球迷们一起挥手做人浪,回家的路上孩子还兴奋不已。通过交谈,孩子找到了倾诉的对象,增强了自信心。

  一次,我们看中国队参加的世界杯外围赛,中国队员杨晨的头撞在球门柱上,受伤后还继续飞奔在足球场上,有时还用头顶球,我问孩子,怎么样?是个男子汉吧?刚毅坚强是男人的品质和性格,要经得起艰难困苦的考验,不要因一点点痛苦就丧失做男人的尊严。孩子也连连点头赞同我的观点。

  孩子刚上高中时,在人际交往中有些不适应,我跟他讲:能考上五中的学生在中学时大都是学习比较好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个性和特点,进入高中后都想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因此交往起来有些困难,因为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想改变别人是不可能的,只有改变你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你才能生存。渐渐地,孩子融入到了同学集体中,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已经形成,想改变别人是不可能的,只有改变你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你才能生存.

  【礼物】同步学习 我跟女儿就像朋友

  发言人:唐华(辽宁电视台高级编辑,被评为辽宁省十大杰出母亲。其女儿朱轩彤从东北育才学校毕业后,被保送到东北大学计算机系)

  好父母不是天生的,需要在育儿实践中不断感悟。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道路上,我也有过失误。一次,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我有些不高兴,顺口说出,我不想去开家长会了,免得丢那个人。当时孩子很难过,我知道这一定刺伤了她的自尊心。其实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很多压力,考试、排名等等,小小年纪往往要承受很多重负。如果父母不给笑脸和鼓励,谁去帮助她?所以,遇到类似的事,我会摸着她的头说:“没事的,下次努力吧!”

  做学习型母亲,需要母亲学习如何爱孩子、尊重孩子。但学习型不代表书呆子,我常常告诉女儿:“生活就像一杯咖啡,需要细细品味”。我把生活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女儿,女儿也带给我很多新观念和思想。

  我一直在营造一种学习型的生活氛围,希望女儿能够达观地、优雅地生活.

  【礼物】放手创造 家长别扼杀想象力

  发言人:孟庆伟(沈阳市人才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人才交流协会副秘书长,人才学研究员)

  调查显示,我们目前对儿童的培养,物质的大于精神的,关爱的大于磨炼的,而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显得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家长对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培养不够,导致孩子思维和想象单一化。现在的孩子对自然世界多元化、多方位的想象能力很差,源于家长缺乏耐力,有时一句话就可能把孩子的想象力扼杀在摇篮中。

  ◆家长不善于发现孩子的兴奋点,使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力在家庭得不到培育和发展。家长往往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去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善于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这样,造成家长和孩子的兴趣点不对称,持续时间越长,双方矛盾越大,最后产生鸿沟。

  ◆家庭环境缺少对孩子思维方式的引导,使孩子的思维扩散力缺乏。一个故事、一个活动都会使孩子在思维方式上沉淀下相对固定的模式。

  ◆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动手操作力较差。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孩子的衣服自己穿,玩具自己做,简单的生活用具自己买,这些习惯的培育和养成,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幼儿教师的培育,不善于把自然科学的规律有机融入教育中,导致孩子在学习阶段对学科的联系力不强。在我们的幼儿教育中,无论教材还是教纲,都没有把这个内容涉猎进去。

  ◆对儿童的教育缺乏个性化的环境和辅导,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一门学科的持续发展力没有形成。孩子的兴趣点和专注力往往被幼儿教师、家长及周边环境悄悄地扼杀。

  家长的破坏和杀伤力会导致孩子对某一客观事物的空间想象造成错觉和错误认知,而想象力恰恰是创新的土壤.

  【礼物】适度呵护 爱分数更要爱孩子

  发言人:丛莲芳(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二小学校长,辽宁省劳动模范、优秀专家,沈阳市教育专家、市人大代表)

  从时尚电脑、MP3,到名牌衣服、运动车,还有美味大餐、百科全书、公园游玩……你为孩子开出了怎样的“六一”礼物清单?在物质极大满足之后,孩子们真的幸福吗?

  “妈妈说了,这次考试考好了,‘六一’就给我买耐克鞋。”

  “爸爸说了,模拟考试进前十名,要啥都行……”

  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会感到:礼物的背后是有代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被扭曲了。

  难怪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这孩子学习就像是给我学一样。”我们抱怨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想一想,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何时种下了这颗种子?

  一位工作忙碌的父亲,每到放学时都骑电动车接孩子回家,为此他舍弃了加班费,缺席了朋友聚会。因为周末要陪孩子补课,自己没时间进修,晋升的机会也擦肩而过了。父亲从没和孩子抱怨过什么,每当孩子手捧百分试卷时,父亲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可有一天,孩子在阶段测试中的成绩不理想,父亲听到这个消息,扭头骑上电动车就走,让孩子跟在车后一路跑回家。

  孩子一路跑着,一路哭着,他害怕了,慈爱的父亲怎么一下子就变了,分数就这么重要吗?爸爸到底是爱分数,还是爱我呢?

  在巨大的学业压力面前,家长对孩子的爱畸形了,我们的爱变成了孩子的一种负担,同时也让孩子和学习成了对立面。孩子幼小的心里会想:我学习好了,爸爸妈妈就会爱我,我一旦学习不好,那后果太可怕了。这种爱让孩子有了一份担忧。

  对父母而言,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这就是开始,今后的路更长,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首要的责任是用爱呵护孩子纯洁的心灵.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