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初期,有个著名的医学家名叫淳于意。淳于意从小就喜爱医药,但因没有名医指导,医术不高明。他给人家治病,开的处方往往不灵验。到了他三十六岁的那年,才遇到了名医阳庆,并拜阳庆为师。淳于意向阳庆学习了三年之后,医术十分高明,替人治病,药到病除。但他喜欢到处游历,当了太仓令后,就很少给人治病了,所以有病的人都怨恨他。
淳于意四十岁那年,有人向朝廷控告淳于意。朝廷命令把他押送到京城长安受刑。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她们得知后,谁也拿不出主意来。起程那天,五个女儿只会跟着淳于意走,边走边哭泣。淳于意本来就有气,这时又听到她们的哭声,更加烦恼,于是开口就骂:“只恨我没有一个儿子,有了事情,只会哭泣,算我白养了你们一场。”几个女儿任由父亲责骂。唯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十分伤心,她跪在父亲的面前说:“我要随父亲到长安去,用我的身子去赎父亲的罪过。”
淳于意忙摇摇手说:“从这里到长安有千里路,你小小年纪,能走得到吗﹖”几个姐姐也劝她说:“小妹,你一个女孩儿家,在路上有许多不便之处。”缇萦说:“我对天发誓:即使受尽千般苦,也要到长安去,除非死在路上!”大家见她态度坚决,劝说无用,只好随她。
一路上,缇萦忍受了千难万苦,终于到了长安。
一到长安,淳于意便被囚下狱,缇萦拼着性命,要上宫殿去见汉文帝。门吏不准她进,她就写好一封陈情书,交给门吏,恳求转呈皇上。门吏被她的举动感动了,果然将书信传了上去。这封信说:“我父亲淳于意做官,家乡的百姓都称赞他廉洁公平。如今他犯了法,要受刑;我痛恨死去的人不能复生。虽然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过,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自愿做官家的奴婢,来代替我父亲受刑,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书信,为她的牺性精神所感动,免除了淳于意的刑不说,也没有让缇萦去当奴婢。他还下令说:“尧舜的时代刑罚很轻,而没有人犯法。现在刑罚特别重,但犯罪却止不了。这是什么原因﹖很显然是我们教育不够。我十分自愧。现在有人犯了法,不教育就用刑罚,使他们想改过也不可能。我希望大家议出新的法来!”
改:改正。
自新:自已重新做人。
这句成语的意思:是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出自《史记·孝文纪》:“妆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首无由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