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亲情戏:不苦不算亲?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5-23 08:41:43

  张三:最近看电视剧,发现都是婆婆妈妈一大家子的戏,而且都一把鼻涕一把泪。

  《继父》完了,又来《继母》,不知道的以为是续集。

  孙大圣:大家压力那么大,别人家比自己家还闹心,找点心理平衡。看这种戏跟讲邻居闲话一样轻松。

  张三:估计投资人都以中年大妈为目标观众,年轻人流行下载美剧或者看选秀。中国本来也强调家国传统,鼓吹亲情伦理力量,特别和谐,跟现在倡导的传统文化回归、儒学复兴一致。

  孙大圣:这也是从古典小说、评书积累下来的审美习惯。

  我记得小时候学校组织我们看一个电影,就写一位妈妈被折磨,受了很多农村酷刑,我做了好久的恶梦。好像我们就偏好越惨越有教育性,习惯忆苦。

  打非机:跟电视剧制作环境也有关,古装剧、现代题材的公安剧要控制;拍青春偶像剧没真正的偶像演员;拍中年人的爱情吧,又不能拍第三者,那只能搞亲情了。

  张三:但是制作人思维未免也太简单了。那些剧名,干脆就叫《保姆》、《大哥》、《妻子》、《孝子》,有个剧居然就叫《老爸老妈兄弟姐妹》,把家庭成员一网打尽了。

  孙大圣:就跟广告一样,卖洗发水就非得整一脑袋头皮屑给你看,直奔主题。

  打非机:而且看那些剧情介绍最常出现的字眼就是“悲惨”、“泪水”、“爱”、“温暖”等等。所以很多销声匿迹已久的台湾哭星纷纷重出江湖,刘雪华、张玉燕等等。

  张三:估计俞小凡马上也要出来了,马景涛和陈德容应该从清宫戏转向家庭剧啊,那可是他们的长项。

  孙大圣: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全球经济繁荣,人反过来想看点折腾人感情的戏。后来金融危机,大批苦情戏明星都没影了。

  张三:很多眼看着星途黯淡的中年演员现在找到了再就业的机会,老太太专业户们更是迎来人生第二春。

  孙大圣:亲情戏就是不需要太年轻漂亮的演员,反倒不亲切。

  打非机:好些剧喜欢从几十年前说起,至少都是回到上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怀旧,也只有过去还有大家庭。

  孙大圣:现在家庭结构太简单了,而中国人本身对大家族其实有很深的依赖。

  张三:但也不用只集中在一个家庭上吧!用一个家表现所有社会问题,结果最后就拍成了九凤、十兄弟的超级家族,爸爸外遇、妈妈癌症、儿子吸毒、爷爷在台湾,简直把中国苦难全浓缩了。

  打非机:苦难也是来来去去那么几种。比如,肯定有一个孩子不是东西、折腾全家。

  常见的有血缘关系和疑似外遇,非亲生或非婚生子女跟家族的矛盾,而且涉及生意,最后一般关系到捐献器官。

  张三:还有绝症,而且绝症绝不会发生在正常人身上,要雪上加霜。单身妈妈还得没工作,孩子的爹肯定特别无赖,最后孩子又得了绝症。

  打非机:对,几乎所有亲情戏里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妈妈必须首先是为大家活,甚至只为大家活,然后一肩挑起所有问题。

  张三:就是比着谁更倒霉。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能瓦解它的是什么,电视剧就使劲往死里整什么。

  孙大圣:这是亲情戏最大的毛病,把生活写得那么惨,然后用亲情伦理拯救一切,观众也就忽略买不起房、上不起学这些现实问题。

  张三:如果把《渴望》和这几年即使是《半路夫妻》这类比较好的家庭剧放在一起,其实也看不出任何进步,或者不同。

  孙大圣:是啊,中国人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在电视剧上完全看不出来,时代就是作为一种历史的苦难元素出现而已。

  打非机:所有讴歌的对象都是中年以上的夫妻,传统的奉献牺牲观念就得到歌颂。所有年轻人的婚姻都不是以正面形象出现,总是不负责、任性的。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