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大学生就业难和高技能人才的缺失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5-21 09:39:38
   一、挥之不去的话题

    近年来,媒体报道有一个话题经久不衰,那就是"大学生就业难"。在2002年,《南京晨报》报道:南京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遭遇"熊市",签约率普遍降低。在2006年上半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大学生要到技校学习一技之长后才容易就业。《中国青年报》8月14日报道:近日调查8777名大学毕业生,未就业者达39.2%;当下社会急需的月薪超过5000元的"十大职位"中,高级技工占4个。《文汇报》8月18日报道:长三角出现"高级技工荒",上海民企开价40万元请"洋技工",江苏年薪28万元聘请不到高级电焊工,杭州开出6000元月薪,3个月只招到两名技工……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熊市",高技能人才就业"牛市"现象,引人深思。

    二、"就业难"分析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04万人,是1998年的4.7倍,高校在校生人数达2300万,跃居世界第一。国家重点高校扩招规模适度,毕业生就业情况尚可;普通地方高校学生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要毕业生技能特色明显,就业也没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的毕业生却是供不应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市场呈现五个变化趋势:即专业岗位多样化、专业冷热多变化、知识技能综合化、地区需求差异化和技能人才层次高移化等趋势。特别是中央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对科技人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数以万计的科技领军人才、数以百万计的高级专业人才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一些高校适应不了上述变化和要求,下面就理工类主要是工科类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扩招引发高校培养的各类科技人才比例失调

    科技人才大致可分四种类型:1.科学研究型,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为其典型代表;2.工程设计型,桥梁专家茅以升为其典型代表;3.应用技术型,化工专家侯德榜为其典型代表;4.应用技能型,发明蒸汽机的机械修理工,后为英皇家学会会员的瓦特为其典型代表。科研型人才从事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作;设计型人才从事设计、决策、规划等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将设计、决策、规划等变换成物质形态(产品、工程)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技术型人才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完成任务;技能型人才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进行工作,其中的高技能人才随着层次的提升,智力技能的含量也在增加,逐步成为高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我国已是制造大国,正努力由低端制造业转向高端制造业,需要大批手脑并用的高技能人才,大学生进技校学习技能后容易就业,就证明了这一点。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普通地方高校,由于大量扩招,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困难。

    (二)应试教育导致大学生素质结构存在缺陷

    应试教育"重书本、轻实践",我国的中小学校,还有部分高校,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数学、物理大赛中,往往能超过其他国家的学生,取得大奖。但我国的留学生与发达国家学生相比较,往往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不如人家。因此,我们应实施多元化的素质教育。就培养科技人才而言,可以有科研型、设计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素质教育。素质包括科技素质、思想人文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本文主要讨论科技素质。科技素质包括:1.学科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2.专业技能,即人们应用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借助于物质手段,完成专业任务的实践活动(包括活动内容、方式、方法)的能力;3.实例知识,在科技领域内,实例包括科学发现实例和工程实例,本文主要讨论工程实例,所谓实例知识,即人们运用专业技能,解决特定任务的经验总结,"知识爆炸"现象,大多指实例知识;4.专业信息,在专业领域内,有关人才需求、物质产品、知识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各种信息;5.创新能力,即通过创造学和创新技法的学习,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一些高校除了抓学科知识外,其它方面处于不同程度的边缘化状态,加上大量扩招,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有限的高校,在教学时形成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包打天下的倾向。只有书本知识的大学生,市场是不欢迎的,正如杭州汽轮机厂负责人所说:"动辄几百万元的数控设备,谁敢放心交给那些只有理论而没有一点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操作呢?"

    (三)高校部分专业与就业岗位难以对接

    就业市场是动态的,有些高校把握不住"专业冷热多变化"的趋势,在前几年通讯专业毕业生紧俏时,大办通讯专业,这二年市场却青睐数控专业,导致通讯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就比较麻烦。有些高校与企业联系不多,对数控岗位"知识技能综合化"趋势不了解,培养出来的数控博士在实验室编程序是个高手,但无法面对车间里的加工中心。

    (四)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市场需求有差异

    在大学生中,存在重东部(地区)、轻西部(地区),重上层、轻基层,重职业、轻事业的倾向,因此出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并存状况。
三、共同努力,开拓就业之路

    (一)完善培养科技人才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是由若干座金字塔结构体系构成的,请看下图:

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现状示意图

    从上图可看出,技术型人才数量偏多,高技能人才培养尚未形成金字塔结构。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以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为例,其中包括电气、电子、机械、气动、液压、光学、热学、电脑等知识;必须要有全面的职业技能,不仅要学会操作常规设备,而且要学会操作计算机、智能化仪器和自动化机器等;必须要有创新能力,借助于计算机等手段,将抽象的设计用最经济、有效的工艺方式予以实现;必须要有适应学习能力,在自动化技术领域,从自动机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前后不到二十年时间,因此必须善于更新、扩展和优化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必须要有积极的职业态度,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要主动、有效地运用高新技术手段改进常规的技术工作,在操作、维修高新技术设备时,必须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避免重大经济损失。提升面向先进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层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设计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顶尖人物,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的,谁能说发明蒸汽机的机械修理工,后来成为英皇家学会会员的瓦特不会设计、不懂技术呢?下面,让我们来构建一个符合科技人材市场需求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示 意 图

    从上图可看到,增加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金字塔结构,从高级工到技师,可由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高职院来培养,而高级技师、博士技师和博士后技师,则由研究生技师学院和大型企业共同培养。这样的金字塔结构,可吸引一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子加入技能型人材的行列。当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校,其毕业生就业困难,可以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以及高职院合作,将部分原定为技术型的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因为技术型和技能型两类人材科技素质结构最为接近。

    (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实施多元化素质教育

    所谓多元化的素质教育,就是以需求为导向,突出科技人才类型特征的素质教育。例如,科研型人材的素质教育,以探索自然奥秘或研究技术原理的需求为导向,突出科研,全面实施培养学生科技素质、思想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教育;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教育以当代生产技术系统的高端技能需求为导向,突出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科技素质、思想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教育。下面对科技素质作进一步探讨:

    1、学科知识 科技人材要重点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科学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是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学习学科知识,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有一位理论物理学家回忆自己大学生活时说:同学们都喜欢听理论物理大师讲数学怎么用,而对数学大师讲纯数学不感兴趣。

    2、专业技能 根据活动方式的固定重复或灵活变通之别,技能可分为熟练技能(如算术加减、打字)和创造技能(如革新发明、舞蹈造型);根据活动方式的内隐或外显之别,技能可分为智力技能(如语文造句、文艺创作)和动作技能(如拧螺母、踢足球)。根据工作性质,技能可分为实验技能、设计技能、生产技能、维修技能、服务技能……在实践中,技能是连续的统一体,有些是熟练性的,有些是创造性的;或者有些是智力性的,有些是动作性的。例如,数控加工技能是连续的统一体,其内容是:人们在金属切削加工理论指导下,根据零件图的形状和技术要求,按照先粗后精、先近后远等6条原则,采用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受力分析等十多个常用方法,进行图面加工,再按照数控指令,把工艺语言转换成数控语言,通过数控装置控制数控机床及其工装,对金属原材料进行切削加工,从而把材料变成成品的能力。各类科技人材都要掌握本专业的技能。技能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科技成果只有通过技能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大科技创新如果没有高端技能支撑,只能是"空中楼阁"。

    3、实例知识 学科知识大多是抽象化的理论,属于战略层面的知识;实例知识是具体的、综合的,紧贴专业实际,属于战术层面的知识。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知识就是实例知识。相当一部分专利可看作是实例知识,大量实例知识的相互碰撞,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是在担任专利审查员期间发现"相对论"的。哈佛商学院在教学中几乎只教工商实例,培养出许多杰出英才。近年来,我国劳动出版社出版了由笔者主编的《工程力学机械应用实例》和《电工学机械应用实例》二本教材,这二本学科应用实例教材架起了一座从理论学科通往机械加工实践的桥梁。应用其中的实例知识,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目前全世界一年出版科技图书50多万种,各类科技杂志4万多种,发表科技论文500万篇,所有这一切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例教材资源。教师根据最新科技动态,搜集、编写和传授实例(包括学科应用实例和岗位工作实例),再根据教学实践,讨论制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指导新教材的开发。这种由实例→大纲→教材的步骤,可使高等教学内容始终与最新科技发展同步。

    4、专业信息 信息和物质、能量一样,作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影响着社会的运转。生产者掌握了正确的市场信息,就能比竞争对手容易占领市场。工程师借助信息技术,获得信息化的设计参数、图纸和工艺文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倍增器。信息是反映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识则是研究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规律的,信息是知识的基础,知识是信息的核心。信息的载体有自然语言、传统符号图画媒体(如报纸、书籍、杂志)、实物和高科技的媒体(如电视、多媒体、网络……),要培养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人际交流、听专题讲座、去工厂企业、参观展览会、逛商店和上网等各种方式获取有用的人才需求信息、科技信息、商品信息和服务信息,为就业和以后的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5、创新能力 高校要创造条件,依托企业构建创新教育机构,其中的创新教育处负责编写创造学和创新技法及其实例教材,对创新课程班的学生实施创新教学;创新协调处审查社会上各工厂企业提出的需求,分成不同类别,安排学生到开发设计研究所、工艺技术研究所、试验工厂或科技成果销售公司结合项目进行实习,有较大难度的项目则交专业人员开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思想元素的组合活动似乎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形式。学生可把学科知识、实例知识和专业信息作为"思维积木",通过"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等"搭积木"的创新技法,运用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真刀真枪的创新实践。通过上述五个方面课程的教学,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科知识课程是为了"继承",专业技能课程是为了"掌握",实例知识课程是为了"应用",专业信息课程是为了"找到切入点",创新能力课程是为了"跨越"。高校要根据各类科技人材的特点,突出重点课程,各课程内容的广度、深度和时间安排都要有适当的比例。要全面实施上述课程,单靠一所高校是难以做到的,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普通高校有优质的学科及实验教学资源;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高职院有优质的渐进型专业技能教学资源,特别适合初学者掌握;企业有实战型专业技能和待解决的工程项目等教学资源。由各地政府出面,将各类学校和企业组织起来并制订相关政策,就能实施多元化的素质教育,而且会对中小学的教改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架设快捷的人才需求信息通道,及时调整专业和招生人数

    各地人事部门要对自己所管辖地区的各类科技人材需求,定期进行宏观预测;各高校有关机构要进一步深入重点企业,搜集、分析各类科技人材需求数量和岗位要求等微观信息,这样就可"随行就市"设置专业,同时确定各专业的招生人数,以达到专业与岗位对接的目标。

    (四)大学生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就业

    大学生要摒弃"学而优则仕"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错误思想,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要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学生们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