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状元”为何不如“第十名”?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5-21 09:34:50

  中国校友网最近做了一件事:调查了560位“高考状元”的成才状况,得出的结论发人深省:所谓的“高考状元”,今后未必都是社会的顶尖人才。相反,走出大学校园后迅速成为社会精英者,很少有人是高考成绩排行第一的。

  这个调查是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等人做的。他们历时8个月,对1999年至200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的共560名“高考状元”作了调查和研究。应当说,调查面是广泛的,数据是可信的。调查中写道:“最成功的人,一般在中学阶段成绩在班中第十名左右,而不是第一名。当然,更重要的一点,他们有创新精神,有冒险精神,绝对不是只懂解题、不懂得思考的书呆子。”

  这一结果其实也可以理解。高考分数得了第一,不过是分数优势,却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面素质。一些“状元”,把全部精力用于解题、用于死记硬背。而时间是一个常数,你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于背书和解题,不免顾此失彼,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必然大受限制。而创造性思维,正是一位顶尖人才所必具的品质。如此,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难以成为顶尖人才便不是偶然的了。

  与“高考状元”相对,排名在“第十名左右”这个数字很有意思。这表明,那些日后作出突出成绩的人,往往在中学时的成绩是不错的,但不一定名列榜首。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他们可以腾出相当的精力投入其他的思维空间,发展比较全面,投身于社会后,潜力也更大。

  如今,我们一些学校和家长,对高考“状元”的迷信有时有点过了头。殊不知今天的“状元”与古时候的“状元”意义完全不同,殊不知在古时候“状元”有真本事的也并不多。他们写的及第文章,大多没有传下来;做了大官后,大多未能写出传世之作;在大是大非面前犯错误的“状元”也不乏其人,如宋代的秦桧、蔡京都是状元出身。

  这样说,并不是说“高考状元”都不可取,而是说,我们不必过于追求分数,不赞成死读书,不要过分寄希望于“状元”。分数是要的,但过于看重它,有时容易走向事物的反面。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