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颐和园不只是北京人的颐和园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5-14 09:01:45

  “五一”期间,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陈先生,想办一张颐和园公园月票却遭拒绝,公园管理部门给出的理由是,陈先生是外地人,没有北京户口,不能办理,颐和园月票只优惠北京市民。(见5月5日《北京晨报》)

  无北京户口就不能办公园月票?这匪夷所思的理由无疑给外地驻京人员心头一击。据记者采访了解,这种规定在北京不少公园、景点,尤其是世遗公园普遍存在,且执行多年。

  颐和园月票只优待北京人,不“造福”外地人,不难分析,公园这么做完全是受经济利益驱动,买了月票,在规定时间内不论进出颐和园多少次无须再买门票,对那些经常进入颐和园晨练或游玩的外地驻京人员来说,买月票显然比买门票便宜得多。而用公园的视角看,把月票卖给外地人是吃了“大亏”。

  公园作为独立核算的“经济人”,锱铢必较虽过于吝啬,但只要合法合理,似乎也无可厚非。可月票不卖外地人所设置的思维前提是,把颐和园当作北京人的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的颐和园,是全中国人的颐和园,作为重要的世遗公园,颐和园的产权是国家的,至今未有任何法律规定颐和园是北京或北京人的“私有财产”。既然无法律确认颐和园为北京人所拥有,那么相关部门“公园月票只针对北京市民”的做法,显然不合法,实际构成了对外地人平等享有颐和园旅游权益的侵害。

  旅游公平是社会公正的一个窗口。众所周知,偶尔到北京旅游的外阜人是不会买月票的,需要买月票的都是常驻京城的外地人,他们在北京消费,作为纳税人已经为包括北京地盘上的公园作出了贡献,与北京人的差别仅仅是少了一个户口,公园管理部门仅以此为借口,剥夺他们的购买月票权益,也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把颐和园视作北京人的“后花园”,不愿给外地人旅游优惠,是一种旅游地方特权思维。其指导思想是经济利益作祟,但骨子里暴露出来的则是旅游地域歧视、户籍歧视,反映了相关部门的小家子气,着实凉了外地人的心,这对北京公园乃至于北京人的形象塑造是非常不利的。北京是国际化都市,作为首都理应对每一个前去旅游观光的中国人一视同仁。2008年奥运会在即,北京需要以她的大度和宽广胸襟迎四海宾客,既要热情,更要秉承平等精神。

  笔者生活在南京,以为南京公园的年卡发售制可鉴。南京年卡销售不分户籍,凭身份证购买并交一张照片即可,年卡可在中山陵、玄武湖等八大公园自由通行,不受次数限制。建议颐和园学一学南京的做法,带有歧视特色的“北京人、外地人”之分的公园月票制度早就不合时宜,需赶紧取消。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