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4在从春节起的一系列苦情剧轰炸后,终于上了一部靠谱点的“正”剧。这部略带主旋律气息的《大工匠》虽然名字不够吸引眼球,选在五一人们出门游玩的时间播放也并不够讨巧,但收视率方面的高开高走还是表明它已在一片哭哭啼啼的苦情剧中脱颖而出。题材的新鲜特别、剧本的清晰明快和演员精湛的演技都是《大工匠》能够异军突起的独门法宝。
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支援西北、改革开放、国企改制……这些名词,记录着共和国的历史变迁;而老大哥、全国劳模、技术大比武、下岗……
这些已经离都市人越来越远的名词,是工人阶级随着共和国的历史而过的专有名词。
《大工匠》让经历过这些的人重拾回忆的同时,剧中单纯、真挚的情感也很难不让年轻人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单纯的感情所打动。虽然并不走做作的催泪路线,但好多地方都令观众不得不动容。比如最后一集里,两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看到自己炼的钢在现代化的潜艇上,激动得潸然泪下。相信电视机前的好多观众也会被这两颗苍老的赤子之心所感染。
以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做故事主线是《大工匠》的剧本尤为令人赞赏的地方,选角方面虽然中规中矩,但肖长功和杨本堂这两个人物形象显得尤为鲜活。一个曾受到过毛主席亲切接见的劳动模范,一个玩世不恭的技术尖子,是师兄弟也是竞争对手,是情深意重的兄弟也是冰火不容的冤家,这种性格的对比带来的戏剧冲突显得尤为具有典型意义。而穿插在里面的爱情线也是令人不由沉浸其中的理由之一:两个人年轻时爱得勇敢执着,却熬到头发花白才走到一起,肖长功一辈子到老,终于松了口气,允诺这门婚事,也给观众一个满意交待。
演技方面,孙红雷多年来虽然一直没有脱离那个“狠狠的”路子,然而在《大工匠》里,他把属于自己的特色磨炼得愈加成熟,而戏路宽泛的刘佩琦也很好地把握了一个工人劳模的角色,把属于那个年代特殊的信仰表达得淋漓尽致。
工人阶级,这个离人们越来越远的名字如今终于又被拾起,在苦情戏当道的电视剧市场上算是奇葩一朵。虽然里面出现的可口可乐新包装和WINDOWSXP等穿帮的细节让这部剧显得有点毛糙,但那种对工人阶级的切身情怀,是最为难得,也是现在一片悲情声中的电视剧市场上最缺乏的。
-链接
荧屏工人进化简史
一直以来,关于工业题材的影视剧非常鲜见,而工人阶级这一在现实中广泛被称颂的人群在荧屏上也不常出现。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工人形象曾经一度是电视剧创作的“热门人选”。当时演年轻工人的演员,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高大全”,而是打扮非常前卫,也是当时小伙儿模仿,姑娘们崇拜的偶像级人物。
电影方面,饰演《快乐的单身汉》里锻造车间轻工班班长石奇龙的是著名演员刘信义,他凭此片获得了当年百花奖的最佳男主角奖,之后他开始不断接到女孩子的求爱信,不过他还是将“单身汉”状态保持了十年。
而《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主演正是年轻时代的陈宝国,他扮演了一个“工厂叛逆青年”,穿着喇叭裤,留着大鬓角,现在看来,依然有一种复古的时髦。这部剧是陈宝国走红的开始,还获得了《大众电视》“金鹰奖”的最佳男演员奖。
二十多年后,《大工匠》里的刘佩琦则是回归了人们心中工人阶级的传统形象,吃苦耐劳,还有点“迂”,因为被毛主席接见过一次就骄傲一辈子。但孙红雷则应该有点接近于当时的影视剧中的“时髦工人”,拥有着叛逆和反抗精神,玩世不恭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坚贞纯洁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