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宣布从5月15日起对260种西药进行限价。据悉,经过此次降价后,所有1500种国家定价药品价格已全部调整到位。这意味着,国家发改委药品“大降价”时代的终结,今后国家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将由集中大规模降价转变为定期微调。p>
对于此事,有关部门给出的正式解释是:“国家定价药品价格已全部调整到位”。笔者认为,不再进行“大降价”还有一个原因是:此一长期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单方推动的“大降价”,没有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贵、药价高”等问题,而这原本是当初推行大降价的主要根据和出发点。近些年来,我们经历了不少这样的“大降价”场景:药品降价——医院不再开方——经销商不再进货——药厂不再生产——“降价药”改头换面重新审批后再高价上市。
无疑,在痼疾重重并且盘根错节的医疗医药体制面前,单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大降价,很难根本解决药价虚高问题。诚如有官员坦承的,“目前,医药管理格局十分复杂,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对药价虚高的监管,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药品降价还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单凭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