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服务指南 > 汽车 > 车行论坛 正文
汽车合资之路如何走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4-29 16:22:18

  两年国内一直在激烈地辩论汽车产能过剩、自主品牌、自主开发、利用外资等重大战略问题,这些辩论也深刻地影响了汽车产业政策变化,陆续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规定,这些政策规定反映出决策者担心外资可能对汽车工业的控制,力图扶植本土汽车产业、自主品牌。

  由于激烈的网络辩论,外资威胁产业安全及严格控制外资并购成为有关部门的政策规定,中国入世时承诺汽车工业合资企业中外方股比为50:50,现在有关部门解释说这个规定只是中方出资的最低股比,也就是说中方可以超过50%,但是不能低于50%,说明有的部门并不支持50:50。

  今年3月16日十届五次人大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的税率统一为25%。一些外国人士认为,由于新税法是通过鼓励服务业和限制制造业来促进产业发展,所以受影响最大的是制造商。

  在这样的背景下,敏感的媒体作出了一些敏感的报道,而这种报道具有很大的煽惑性。比如有的媒体报道:宝马计划对中国区内宝马轿车的销售进行统一管理,这样的结果是宝马大中华区掌握销售大权,华晨宝马只作为生产工厂,并不参与销售管理。宝马集团很快发表声明澄清该集团“没有任何理由或意图去改变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运营结构或运营模式。”如果宝马反应慢了,很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就是在前几天,还有的媒体把“外资控制销售”称为一种新趋势。

  最近另一个使媒体感到兴奋事件是南汽菲亚特裂变。南京菲亚特这家合资企业的中意双方矛盾由来已久,围绕新车型引进和中外方总经理人选问题一直冲突不断。由于内部矛盾难以调和,菲亚特曾经派人到北京“上访”,要求中央相关部门出面协调。对于这种绕过南京市政府甚至江苏省政府解决矛盾的做法,让南汽很不高兴。菲亚特准备将自己手里50%股份的转让给奇瑞之后,在中国以代工的方式进行生产销售,奇瑞和南汽的合资公司,将为菲亚特代工生产阿尔法?罗密欧等车型,并由该合资公司负责销售。由中国企业收购合资企业中外资所持有的股份,在汽车企业非常少见,一位记者说“其典型意义陡然增大”。但是这种裂变应该让我们感到痛心。这里就出现一个新的趋势,由于外国汽车公司在中国设立新的整车合资企业审批门槛越来越高,外方从原来的在中国搞合资公司的模式,逐渐发展成全球战略联盟的模式,比如奇瑞之前已经跟克莱斯勒公司达成了代工生产小型车的协议。甚至有人认为通用汽车公司也可能将汽车生产外包给中国企业。这种方式比合资简单,容易开始也不难结束,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倒是真的变成“打工仔”。

  另一种情况是外资开始寻找新的投资地。据瞭望周刊报道,2006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为45.98亿美元,比2005年减少29.6%,研究日本经济的专家认为,其原因是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变化,日本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投资转向东南亚等。

  近来印度越来越受到跨国汽车公司的重视,纷纷在印度建厂,其中包括菲亚特将与塔塔汽车公司建立总投资额超过6亿欧元的合资厂,奥迪也将利用斯柯达在印度的工厂组装A6轿车。此前,铃木、现代、通用、福特、本田、大众等都已经进入印度市场。雷诺本来要和东风建立合资轿车厂,但是国内几个地方争夺,项目久拖不决,雷诺转手把钱投向了印度。丰田计划到2010年将在印度的生产能力提高一倍,丰田在印度的市场份额目标是10%。这样发展下去,印度会很快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强劲的竞争对手。

  中国汽车工业应该继续坚持自主发展的道路,也要坚定不移地搞好与国际汽车工业的合作,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正确的战略。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丛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