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临高县博厚中心小学出了件怪事:一女子从来没有上过讲台、摸过教鞭,竟然被评定为一级教师。不仅如此,在其上报的工资套改相关资料中,还足足虚报了10年工龄,以期谋取更多利益。该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在校内当勤杂工的校长夫人(4月18日《海南特区报》)。
把人民交给的权力视做牟取私利的工具,类似海南这名小学校长干下的此类勾当并不鲜见,显然也不可能从此就会绝迹。读罢报道,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小学校长一手炮制的“虚假教师”,为何只在几乎“大功告成”的时刻,因着其他教师的及时举报,才被识破猫腻?起先有关部门的严密监督、层层把关,难道都是装装样子、走走过场的“乱真游戏”么!
且来瞧瞧把“虚假教师”变成“一级教师”,要经过多少相关部门的资格审查和认证吧。在县教科局,有群众反映校长夫人没有当过一天老师,以前凭什么给她评了“小学一级”的职称?回答简直不知所云,先说不是教师确实不能评定教师职称,又称当时下面各乡镇上报职称评定表格数量多,他们没有一一核实,里面可能存在一些弄虚作假行为;在县人事劳动局,局长称这次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套改工作,县里十分重视,对在工资套改过程中存在的弄虚作假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语气虽然响亮,可当地老百姓怎能不起疑惑,若是没人出来举报,对校长家的“虚假教师”如何体现“十分重视”,谁又来落实“坚决查处”呢?
而眼皮底下管着小学的镇党委则说,已指示镇纪检部门介入调查,从初步掌握的情况看,的确存在弄虚作假行为,镇党委在调查结束后将作相应处理……翻过来倒过去,把有关部门的说法看得再细,恐怕也看不出谁应该为“虚假教师”事件负责的意思。但事实上,与有关部门话语中的“集体闪避”不同,哪怕再愚笨的看客,也已一眼识穿:“虚假教师”的背后,其实是“虚假把关”!
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开展一项工作时,看似严谨的“层层把关”,为啥到头来常会出现“虚假把关”的结果?表面上看是利益相关者眼开眼闭、“圈圈相护”,从根上说暴露了一些掌权管事者对群众监督的毫不在乎。在某些人眼里,群众的“告”,是要冒风险的;而他们的“被告”,即使东窗事发,也能巧舌如簧地含混过关。可以说,有意无意地放宽对“虚假把关”的事后惩罚,那些看起来再牢不可破、固若金汤的“关口”,也会“管涌”不断,甚至“决口”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