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日前指出,一些播音员、主持人政策水平低、文化素质差、节目差错多、风格不突出,职业道德水准不高。此事既不是新现象,也不是新发现,只不过台长亲口承认,让人以为有改善的希望。
不可否认,在社会价值日益多元,文化选择日益增多的今天,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集体形象,进步不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及整个九十年代,央视不断突破、持续创新,创造了一个耀眼的黄金时代:既有《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这样严肃、犀利、勇敢的新闻节目,也有《正大综艺》等轻松、充实、亲切的娱乐节目。这些节目推出了一个崭新的主持人群体:崔永元、水均益、白岩松、敬一丹、杨澜、倪萍,这些主持人和他们的节目一起家喻户晓,广受欢迎。
然而进入新世纪,各省级电视台卫星电视覆盖率不断提高,本地频道不断拓展,电视行业的竞争呈现火拼的态势。各地电视台为了脱颖而出,不再单纯模仿央视老大哥,而是各自创新,试图以鲜明的特色取胜:有些走彻底娱乐的路线,有些主打电视剧,有些大量购买境外节目,还有那些有境外背景的卫星频道在各大中心城市争先落地,争夺高端观众群……一时间,中国人的电视屏幕花样翻新,难以把握的快速变革一刻不停。只是这时,中央电视台却仍处于某种坚持权威性和严肃性的思维定势中,过去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战。两年前,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的收视率和影响力都超过了央视的《梦想中国》,当时甚至有传言说央视相当嫉妒。
虽然市场竞争尚不充分,虽然央视在各类资源上都占优势,但是央视与地方频道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中间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各地方电视台,无论是卫星频道还是本地频道,都不像央视那样包袱沉重,都能够轻装上阵,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市场化,以满足观众需求、贴近观众心理为宗旨。中央电视台的包袱,就是它作为国家大台的思维定势,作为国家大台,它不可能完全以观众的需要为导向。比较起来,中央电视台似乎底盘太大,转弯太难,所以呈现出与大众难以亲近的遥远隔膜气质。有这个气质垫底,李咏的插科打诨显得那么勉强,朱军的热泪盈眶显得那么虚假。
对于一个节目来说,主持人的素质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节目的宗旨、节目的创意、节目的设计安排、节目的基本态度,这些都很重要。而且,一个好的节目显然更能够吸引素质好的节目主持人,一个好的节目也更能发挥主持人的潜能、提高主持人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讲,主持人的素质和节目的质量,有互为因果的循环关系。而中央电视台所面临的问题,绝对不只是主持人素质低这样简单。或者说,主持人素质低,可能只是诸多根源问题的一个表征:例如人事制度、层级体系、激励机制;又例如指导思想、电视理念、市场态度。这些问题互相生发影响,俨然一个整体,靠零敲碎打是无法改变的。
在播音员、主持人管理改革工作会议上,赵台长提出的改革方案全在主持人的管理层面:构建管理体系,打破频道界限,不拘一格挖掘社会人才。这方案若能全额实施,或许会对央视的竞争力有所改善。但若想重现上世纪90年代的雄风,需要的则是90年代那样深刻勇敢的变革。电视界认为,9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变革,改变了中国电视的语态。在语态背后,是心态;在心态背后,是思想意识,价值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