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公共设施应更多考虑孩子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4-16 14:16:24

  北京的公厕越来越人性化人们有目共睹,但是,公厕在满足男女平等,方便残疾人同时,却忽略了另一个弱势群体——儿童。最近,两名小学生对北京15个公厕进行了调查,发现公厕便池普遍过宽,儿童使用起来既不方便也不安全,54%的接受调查的儿童有因支撑不住掉入便池的经历。

  公厕便池看似小事,其实它暴露出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公共设施建设很少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给儿童的活动造成诸多不便,甚至是人身危险。拿公厕而言,除便池外难道没有其他问题吗?当然不是,例如公厕洗手池、干手机的高度也主要考虑了成人,年龄较小的儿童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再如,北京公交车的车门台阶有多少能让小孩轻松上去的,公交车的栏杆、拉环有多少能让孩子够得着的?

  我们的大多公共设施,成人使用起来没有障碍,但对孩子而言,这些美观设施背后的某些细节,却可能隐藏着非人性设计乃至安全风险。孩子要么无奈选择放弃使用这些设施,要么好动的性格使自己很容易遭受伤害。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6万名0-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名儿童因伤致残,其中公共场所的夹伤跌落伤占22.6%.面对这些事故,大人们应该自责,为什么没尽到保护孩子们的义务,为什么在建设公共设施时,没有依据孩子的情况,设想出各种可能,加以规避。

  公共设施不为孩子考虑还产生了一个衍生问题——大人们对于孩子在公共场所活动放心不下,他们会选择减少孩子的室外活动,这将减少孩子社会交往的机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十分不利。他们或在孩子的室外活动时处处进行看护和帮助,这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锻炼,长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对大人的依赖心理。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而言,在社会生活中是否充分考虑孩子,照顾孩子,无疑体现出城市的文明水平。公共设施之所以有“公共”二字,正意味着它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兼顾各种人群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不仅考虑普通人,更要考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弱势人群。因此,两名小学生关于公厕的调查和呼吁,应得到充分理解和重视,我们更需举一反三,广征民意,对城市中所有的公共设施进行一次深入的“人性化”检测改造。惟如此,公共设施才能孕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亲近并爱护孩子。

作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