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国际舆论视线,显示对海湾及伊拉克的影响力,捍卫自己利用核技术的权利,伊朗扣押英兵是为摆脱困境而走出的一步险棋。”
3月23日,3艘英军小型舰艇在阿拉伯河上对来往的船只进行例行检查时,突然被伊朗海军的多艘快艇包围,15名英军士兵就此沦为伊朗的阶下囚。伊朗的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震撼,眼下,安理会已通过新决议强化对伊制裁,美国则在海湾集结了两个航母战斗群,并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军演,难道伊朗想主动挑起与美国的军事冲突、引爆新的一场海湾战争?
上述担心虽不无道理,但这也许是伊朗利用国际社会的恐惧心理,为摆脱困境而走出的一步险棋。
首先,利用主动挑起的事端,伊朗成功地转移了国际社会、特别是美欧国家对伊朗核问题的关注。一段时间以来,安理会一直在讨论强化对伊朗制裁的新决议,而且,预计通过的时间就是3月24日。依照既定的逻辑和以往规律,美欧国家一定会掀起一场新的外交和舆论攻势,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做出回应。眼下,所有关于伊朗问题的新闻主要集中在英、伊外交危机上,伊朗核问题暂时(也可能在较长一段时间)被搁在了一边。
第二,通过制造英军士兵被扣押事件,伊朗展示了在海湾地区的行动能力和决心。在事件发生前,美国的两个航母编队正在海湾水面举行规模巨大的军事演习,美国的军事演习当然是把伊朗作为假想敌,展示自己在海湾的控制能力。伊朗海军能够在美国重兵压境的情况下从容胁迫英国舰艇、扣押英军士兵,这多少会挫一挫美国的锐气。此前,伊朗已多次重申控制海湾局势、瘫痪石油航道的决心,伊朗很可能是想通过扣押英国舰艇展示自己的行动能力。
第三,通过这一事件,伊朗还成功地展示了影响伊拉克局势的能力。众所周知,伊拉克南部是什叶派聚居区,巴士拉是伊拉克南部重要港口,而阿拉伯河则是伊拉克石油运往海湾的重要通道。当伊朗刻意在阿拉伯河上制造这场危机时,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上述重要地缘因素。美国正在为伊拉克的未来而奔忙,而伊拉克的未来基本上离不开什叶派、离不开石油生产及其出口,当伊朗人可以轻易在美国的眼皮底下拨弄这些事关伊拉克全局的因素时,美国人还怎么实现伊拉克的稳定?
第四,伊朗以拼死一搏的气势制造危机,使国际社会不得不严肃思考国际核不扩散体制所面临的挑战,比如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以色列的核地位,以及无核国家不受歧视和平用核等等。危机发生时,恰逢阿盟聚会利雅得,阿拉伯国家固然不愿看到一个拥有核力量的伊朗,但当伊朗义正词严地向整个伊斯兰世界“揭露”以色列的核国家地位时,阿拉伯国家就不得不表明自己的立场。
伊朗制造危机的最终目标在于捍卫自己利用核技术的权利,而伊朗敢于制造危机的信心主要来源于其对美国所处困境的判断。不过,国际局势的发展常常出人预料。由于伊朗在核问题上持续采取强硬立场,欧洲与美国的分歧越来越少,甚至俄罗斯的态度也在悄悄发生某种巨大的变化。布什政府虽然因伊拉克局势受到国会和民众的强大牵制,但针对伊朗的军事布局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有消息称,美国的第三个航母编队将前往海湾地区,虽名为换防艾森豪威尔号,但谁又能保证新来的尼米兹号不会成为进攻伊朗的平台呢?
看来,伊朗真的是在进行一场外交豪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