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拿什么纪念话剧百年?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4-02 08:40:35

  今年是中国话剧百年。从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团体――春柳社在东京演出《黑奴吁天录》和《茶花女》,到成为民族文化中不可替代的艺术形式,中国话剧整整走过了100年。

  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华诞,今年4月起,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部委将联手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三项主体活动格外引人瞩目:纪念大会,剧目展演,现状研讨。聆听百年足音,延续优良传统,话剧由此翻开新的一页。

  百年成就辉煌北京隆重纪念

  话剧,本来是西方的剧种,是一种舶来品。20世纪初,随着大清帝国的日趋衰败,一些有识之士把目光转向西方,试图从中寻求疗救中国社会的药方。正是在中国人探求革新的过程中,西方戏剧被引了进来。这是中国人一种主动的文化选择,也是一种历史的遇合。

  话剧这一舶来品后来被创造性的转化成民族的话剧,充分表现出中国人的诗性智慧和文化的开放精神。话剧理论家田本相在他主编的《中国话剧百年图谱》一书中,为中国话剧归结了几大成就: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浪潮中,话剧起到了救国救民、启迪民智、唤醒民众的重要作用;中国话剧是伴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步伐,伴随着中国抗拒外辱,特别是伴随着抗日战争而前进、发展的;纵观世界戏剧的发展史,还没有一个国家、民族的戏剧如同中国话剧一样,在民族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中国的话剧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自己的伟大贡献……

  百年来,中国话剧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见证,勃发着巨大的精神力量。今年4月6日,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各地戏剧界代表将应邀出席,大会集中回顾百年中国话剧的辉煌成就,引导人们了解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功绩,大会期间文化部、人事部将表彰和鼓励30位有突出贡献的话剧艺术家、80位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他们都是在各地艺术家中严格遴选出来的。与此同时,《中国话剧百年剧作选》面世,《中国话剧百年纪念邮票》开始发行。

  31台新剧竞演彰显艺术魅力

  1907年,春柳社演出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茶花女》时,引起东京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尤其是作家李叔同反串的茶花女,造成极大轰动。日本评论界如此评价:李君的优美婉丽,决非本国演员所能比。不久后,春柳社演出的《黑奴吁天录》同样引起巨大反响。

  两出话剧的巨大成功,不仅仅是演员光彩照人,更有直面现实的力量令人振奋。

  话剧自进入中国以来,一直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五四新文化运动,民族危亡关头,话剧如战斗号角,鼓舞斗志、凝聚精神;建国以后,话剧鼓舞人民投身建设;新时期的文艺舞台以话剧惊春,一批反映时代潮汛的作品诞生;20世纪90年代之后,话剧舞台一边不断探索,一边写实手法逐渐回归。无论是抗战的硝烟,“文革”的摧残,还是商业大潮的冲击,民族风格与现实主义传统成为中国话剧不变的精神追求。

  今年4月至6月,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和中国话剧百年经典剧目展演将在北京等地举办。优秀剧目展演在北京举行。全国23个省份的31台新创剧目将在北京13个剧场演出62场。经典剧目展演分别在上海、天津、重庆、杭州、江苏、沈阳、深圳等8个省市举行。

  本次展演的剧目,不论是新创作的优秀剧目《全家福》、《黄土谣》、《望天吼》、《立秋》等,还是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风雪夜归人》、《马兰花》、《少奶奶的扇子》、《雷雨》、《黑奴恨》等,大多贴近生活,直面现实。几十台剧目对话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将是一次集中检阅和展示。在话剧与现实渐行渐远的当下,展演能否唤回和强化话剧的现实主义传统,使话剧焕发活力,尤其引人关注。

  及时反映时代和现实生活是话剧的一贯传统,亦为群众喜闻乐见。可时至今日,话剧虽然也常以新貌呈现于人前,但其逐渐衰退同样带给人们凝重的思索与感慨:缺少好剧本,缺少观众,专业制作人士少,票价过高。尤其是远离现实,远离观众,成了小众艺术、贵族艺术,曲高和寡――业内外对话剧的批评一直未断。

  有观众说,现在的话剧要靠过度包装与明星助阵才能收到一点社会影响,这是一种悲哀。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的话剧,能卖出票的不外乎三种,一种是切中时弊的社会批评剧,一种是有点情色的情感话剧,还有一种是以小品形式表演的话剧。因此结论是,中国话剧落伍了,这个已有百年历史的剧种已进入冬眠状态。

  道路曲折坎坷业内研讨未来

  中国话剧到底如何发展?拿什么来奉献给这门百年艺术作为华诞之礼?4月6日至10日,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话剧艺术工作者80多人将深入探讨:如何挽住渐渐退却的身影?如何重振话剧昔日的雄风?如何让话剧离生活和观众更近一些?

  可是,尽管话剧需要重生,但绝不可以否认,话剧已从当初的舶来品衍变成今日有着中国特色的艺术品种。一百年来,中国的话剧名作如林,群星璀璨。从李叔同、欧阳予倩、洪深、田汉、曹禺、老舍、焦菊隐等艺术家,到《获虎之夜》、《名优之死》、《赵阎王》、《雷雨》、《日出》、《屈原》、《夜上海》、《雾重庆》、《升官图》、《茶馆》、《天边有一簇圣火》、《商鞅》等名剧,它们不仅闪亮了当时的时代,更照亮了中国话剧的历史天空,话剧一直与时代同行。

  百年纪念,还有话剧走进校园活动,剧目的主创人员将与大中小学学生近距离接触;走进社区活动,优秀剧目将在北京东城区10家街道剧场演出,引领话剧走进民间;打造“首都话剧中心”活动,东城区青年湖公园将改造成“青年湖中国话剧主题公园”,园内的数字话剧博物馆、话剧艺术家沙龙和话剧百年纪念碑林等正在筹建之中;本次展演的票价,完全颠覆了以往票务市场的传统,走了一条彻底的低票价路线。最低票价仅为20元,大部分为50元至80元,并推出优惠联票,努力让普通观众走进剧场。

  这些活动将向世人集中展示中国话剧的辉煌成就和最新成果,使话剧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但无疑也承载着更多的期待:多出优秀之作,凝聚和振奋民族精神,让艺术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