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高考“3+X+1”新模式实行的第一年,为了让学生适应新高考,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根据新高考大纲,为高三考生“量身定做”了模拟考试题。考试结果怎么样呢?昨日,市教科院的有关专家向记者透露了分析结果,这次考试中,学生成绩整体比较平稳,美中不足的是,一些考生的基础知识成了“夹生饭”,“1”即“基本能力测试”可能成为2007年高考的瓶颈。
全市共有5836人过线
与高考基本一致
这次摸底考试,全市理科最高分695分,670分以上10人,660分以上30人,620分以上819人;文科最高分685分,670分以上9人,660分以上15人,630分以上185人。以理科575分,文科598分为一本分数线的话,全市共有5836人过线,与高考基本一致。
“1”影响了考试成绩
与2006年同期相比,这次考试成绩整体比较平稳,但是县市区之间波动较大。最明显的是,“1”的增加影响了考试成绩,有的地方因此总分上去了,有的地方则下来了。其中招远最明显,其上线总数增加了81人。同时,也有的县市区人数减少,其中,有2个县市的降幅也达到了7%。以前有人总抱着侥幸心理,觉得“1”拉不开成绩距离,所以也不必下大气力对待。但从这次考试看,这个“1”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视野不够开阔
基本能力需提高
“其实‘1’的题目并不难,各县市区的一中100分题目中,大部分平均分高于70分,相当于150分的题高于105分。如果以数学作为参照,往年的一本分数线也就105分左右。但学校间的差距却很大,各县市区一中,最大差距达到了10分之多,文科也达到了9分。”市教科院高级教师张逢臣告诉记者。他认为,总体看学生知识视野还需开阔,基本能力的日常教学需加强,人文素养亟需提高。
基础题丢分
复习要以中、低档题目为主
此外摸底考试还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通过一轮复习后,还存在一些知识漏洞。如化学第2小题,重点学校得分率普遍低于60%;数学第3小题,有的重点学校得分率低于40%。出现这样的现象,教科院的老师们都感到很意外,“大家都知道,前几个小题都是公认的最基础、最简单的题目,不用动笔,读完题目就可以得出答案。”张逢臣老师说。同时,其他学科也存在类似问题,个别重点学校的基础知识得分太低。
市教科院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专家建议,在下段复习中,仍然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基础不牢的问题,要与以往的复习有所区别,把复习的重心降低,以中、低档题目为主,适当拔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