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全球电影圈为什么闹剧本荒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3-16 09:31:37

  当马丁·斯科塞斯凭借《无间道风云》拿到奥斯卡小金人时,没忘了“饮水思源”:“感谢香港的电影界同仁提供这么优秀的剧本,好剧本在这个时代实在是太少了。”

  这样的感叹,并非只有马丁才有。早在2003年梦工厂成立7周年的纪念酒会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就说:“只有精彩的故事结合精致的画面,才是电影的精髓。而如今,好莱坞已经没有当年的王牌编剧了。”虽然他的梦工厂每年在剧本上的花费据称达到7000万美元,他也自诩“我们在培植好莱坞的希望”,因为他不希望看到“某一天,我们只能从中国、印度和法国来购买剧本”。不过近几年来,斯皮尔伯格的这一愿望似乎并没有实现,更多的电影厂商看好“翻拍”这条老路。

  目前《伤城》的翻拍版权转让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而黄秋生和吴镇宇的《放·逐》也进入了外商的翻拍计划,有《无间道》姐妹片之称的《黑白森林》已被汤姆·克鲁斯购买了翻拍权。还有最近热映的刘德华和吴彦祖合拍的《门徒》也吸引了包括华纳兄弟、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等制片公司在内的好莱坞片商,准备花重金收购其翻拍权。连斯皮尔伯格自己也不能免俗,近期梦工厂决定把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的著名漫画《丁丁历险记》搬上银幕,而且这一拍还要拍成三部曲,比起好莱坞的同行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不仅好莱坞如此,看看国内的电影市场,也面临相同的困境,好剧本难觅使得商业电影不得不炒炒冷饭或者向别国的剧本借鉴。《疯狂的石头》创造了票房奇迹,可是宁浩自己都承认,这片子是向盖·里奇致敬;《满城尽带黄金甲》用了曹禺的《雷雨》做故事框架,而《夜宴》干脆从莎翁的名著中找灵感。国内电视剧本创作更是如此,猛拍“戏说”和“王朝”系列的历史剧,除了中国的电视观众确实比较认可这种题材之外,更多的原因还是原创的优秀电视剧本芳踪难觅。

  影视圈闹“剧本荒”也是为现实所迫,美国每年生产300到400部电影,要保证如此众多的电影都是原创作品,无疑是天方夜谭。美国电影界盛行的理论是,量决定质――虽然生产量大并不代表影片质量高,但是如果每年都有大量的影片产生,总有若干部的质量会出类拔萃,所以好莱坞虽然翻拍片很多,但是细看每年奥斯卡获奖的影片,无论在商业成就还是艺术成就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也正是因为有量的保证,所以才会有蒂姆·波顿的《剪刀手爱德华》和《大智若鱼》以及大卫·林奇的《蓝丝绒》和《穆赫兰道》这样的另类作品,而观众也会在吃腻了好莱坞一贯的“大鱼大肉”之后,对这些风格清新的作品青睐有加。

  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虽然“剧本荒”在主流的商业电影领域大行其道,但在“阳春白雪”的文艺片中却形不成气候。“小众电影”不用为票房刻意讨好观众,编剧的自由度就高了许多,原创的优秀剧本并不罕见,虽然赢得的是小众市场,但是为整个电影产业的多样化和长期繁荣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正因如此,电影界的荣誉并不仅仅只有奥斯卡或者金球,还有金熊、金狮和金棕榈奖。

作者:    来源: 国际在线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