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动态 正文
北京"大学生村官"创办村报 母校师生出资力挺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3-16 09:08:06

  东北网双鸭山3月16日电 《垛子村报》是今年元旦创刊的,是一份通州区垛子村的村报,全村1226名村民人手一份。

  作为报纸的创办人,陈浩去年从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毕业,加入了北京第一批大学生村官队伍。

  这份报纸是怎样问世的?记者昨天(15日)就此采访陈浩及其见证人。

  1800多元创刊

  陈浩23岁,四方脸,戴眼镜。记者昨天(15日)在垛子村村党支部办公室见到他。

  他正在整理和搜集资料,准备今天返回母校中国政法大学,和人文学院的师生们商讨第二期《垛子村报》的出刊事宜。

  按理说,他身为村支书助理,办的又是村里的报纸,和母校并无关联。

  “其实,第一期报纸从采编到印刷,学院出人又出资。”陈浩说,人文学院派出3批新闻系学生,总共15人到村里采访,返校后,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对稿件进行编辑和出排。由于采编人员都是无偿工作,报纸成本仅印刷一项,首期1500份就花费1800余元,由学院支付。

  今年元旦,这份低成本的村报正式发行,借人口普查员之手送到全村1226名村民手中。此外,陈浩自己还将50多份报纸送给了村内的企业。

  《垛子村报》是4版、8开的小报。

  头版以要闻为主,二版定位热点,三版为传递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知识。最后一个版则为服务版,针对村情定主题,并特设了“法律咨询专线”,通过案例讲解法律知识。

  服务版第一期的主题是遗产官司。“曾有村民因为遗产发生过冲突,这事儿我一直放在心上。”陈浩说。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