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让文化消费成为"满汉全席"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3-09 10:04:30

  一个地方如果仅仅是饭店人满为患,而书店剧院老是空空荡荡,那么,被嘲笑“没文化”是再正常不过了

  2月27日,中国社科院2007年《文化蓝皮书》发布,蓝皮书认为,在经济高速路上飞驰的中国,文化消费总量过低;去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量约为4600多亿元,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差距至少在1.5万亿元以上,文化需求满足度不及四分之一。

  文化消费总量水平过低,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而且间接影响人们的自身素质。可以设想:一个地方如果仅仅是饭店人满为患,而书店剧院老是空空荡荡,那么,被嘲笑“没文化”是再正常不过了。

  大国经济,内需为本,要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重要的通道是扩大文化消费的需求。文化消费的新路径其实是很多的,比如杭州的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00万,领先于全国,初步形成了数字电视产业链。今天在杭州如果谁还没用上最强型的可点播数字电视,没有见识那丰富且更有分量的文化内容,确实是落后了———这是我的切身感受。如果你吃喝玩乐一掷千金,却不愿在现代文化产品上多掏那么一点钱,这是让人遗憾的。再比如,我国已迎来互联网的宽带时代,宽带上网网民达7700万人,占网民总数的近2/3,这是巨大的文化消费力量。还有,在文化消费领域甚至出现了闻所未闻的“职业粉丝”。“粉丝”现象之所以能和经济拉上关系,是因“粉

  丝”要消费;而经纪公司或唱片公司雇用“职业粉丝”,要支付不同程度的报酬;“职业粉丝”成了文化与消费之间的一种“桥梁”。

  文化消费的兴盛,一方面是消费者个人需要有意识地增加投入,而且这种投入有潜在的巨大回报,不像吃过一顿“满汉全席”第二天肚子里就空空的了;另一方面是政府需要完善文化的制度供给,让文化本身变成秀色可餐的“满汉全席”。北京市不久前首批认定了10个文化创意园区,包括曾准备拆除的“798艺术区”,这受到了文化人的称赞。“文化创意”的核心,当然是艺术家个人的创意、文化人的技巧和才华的表达,他们只有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才能让“创意”丰富起来。政府对“文化创意”赞成、支持乃至大力扶植,体现了文化观念的巨大进步。

  遗憾的是,许多地方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比如,公益性文化产品的投入、保障和供给,本是政府的责任,但在一些地方这却是个“空白点”;而有的地方则热衷于制造一些能“彰显政绩”的“文化大戏”,获奖了就束之高阁了,无法形成文化生产力。刚刚有个消息是,广电总局已下文规定:选秀类活动的播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半月。广电总局类似的禁令陆陆续续发布了不少,而禁令越多,文化产品可能就越难成为“满汉全席”,文化需求满足度势必就越差。这次文化蓝皮书称,“从供给面看,中国文化市场开放程度过低,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管理亦不规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最终导致有效供给短缺”,这是说得很到位的。

  从文化消费者来说,确实需要构建良好的“消费伦理”,做一个负责任的消费者,比如不买盗版碟;而让文化繁荣起来、变成“满汉全席”,更重要的是政府构建良好的“制度伦理”。当文化产品真正成为秀色可餐的“满汉全席”,消费者自然会趋之若鹜、“产销两旺”。那样,扩大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需求满足度,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