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名师说课 正文
谈谈中考语文试题:变咬文嚼字为整体感知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3-07 15:10:44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其中现代文阅读试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大都以报刊上的精美文章为阅读命题材料,即以课外选文为主,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短文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具有浓郁的人文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强化“整体感知”。注重对文章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一改前几年只注重“咬文嚼字”而造成的支离破碎之弊;基本告别了客观性试题即选择题,而代之以填空、简答、举例、发表自己的看法等主观表述题;出现了不少利于考生发挥、展示个性风采的开放性试题。这些题不追求答案的规范性和唯一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从以往情况看,一般认为现代文阅读是考生失分最多的板块,要做好这一板块,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整体理解语段主旨

  这是解题的基础。课外选文比较生疏,需要反复阅读,从标题到原文都要读透。在此基础上,带着文后的问题再次细读,尽量在原文中读出答案,至少也要读出答案所涉及的范围及答题的方向。在考试中,应首先明确所供材料的文体(表达方式),明确阅读材料所属文体的有关知识。各地的现代文阅读多为三个文段,一段为记叙性的(含小小说和叙事散文),一段为说明性的,一段为议论性的。

  许多阅读试题要受文体的制约,文体往往是命题人拟题的切入口,也往往界定了某些题目的形式和内容。对所给的段(即篇的节选,本身也是相对独立的整体)、篇,不要忘记从整体上去阅读它、把握它。对于阅读文段,要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阅读途径和方式,可分三步走:第一步,要速读全文,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的概要——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思路和框架;第二步,依照对整体的感知高屋建瓴地分析文章的局部,直至词语、句子的意义、关系,以及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第三步,再把各个局部联系起来,从而对文章的整体产生新的认识。这种“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战略,完全符合解答阅读题的规律。

  紧扣题干“意”、“言”互动

  解答主观性试题关键在于会意。“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这里需要一个双向过程:一方面根据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及表现方法来理解语言的特定意义,因道析文,因情析文,顺意品文;另一方面,根据语言形式的通常含义和作用,根据语言形式的各种特色、语言的语境来理解文章。

  答题时,必须紧扣文章内容、题干要求,切莫望文生义。要注意题干中出现的限制性词语,还要读懂题目中的隐含意义,特别注意读懂题干中易含混不清的词语,以便答题有的放矢,不至于南辕北辙。切忌以下三点:一忌大包围,不围绕要点,不切中要害,答案均由大话、套话、废话组成;二忌模棱两可,答案似是而非,产生语言歧义,令人费解;三忌张冠李戴,由于粗心、紧张,看错题干要求,将此题做成彼题,导致问牛答马,或运用课内知识出现偏差,发生知识迁移误差等。

  与以前所学知识相联系

  解答课外现代文阅读试题时,也要联系课内有关知识点,考生在解答试题时,要迅速再现课本上所学知识,与所学内容直接挂起钩来。同时,寻找三个联系点:一是与课文的联系点,即找出与所考文段内容、形式或主题相似的课文,进行类比分析,触发灵感,得到最佳答案;二是与知识的联系点,即在知识链中寻找到相关理论,力求做到迁移准确,活用到位,答案自然水落石出;三是与以往训练过的课外文段的联系点,重现相似文段的分析方法和答题策略,顺藤摸瓜得出答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题时对答案较复杂的,可以写个草稿,限制字数的要增强文字的信息蕴涵量,无字数限制的要加大覆盖面。在理解题意的前提下,尽量用自己的话表述(题中规定用文段中的句子作答除外)。答案的语言要力求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句子通顺,符合逻辑推理,围绕要点,突出重点。

作者: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