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文化中国 给"草根"成为"精英"的机会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3-07 10:12:43

  “草根”其实并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工农群众,而是三十岁以下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许许多多成长不足的现实压力的年轻人,是这些“精英”的后备军。

  看最近吴敬琏和旅美学者薛涌关于“精英”和“草根”的争论,觉得有些感慨。其实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好意,也是对于中国社会的拳拳之心的表露,但站的角度不同,道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我并不觉得双方的矛盾有什么不可调和,其实了解两方面的意见对于我们避免偏听偏信是大有好处的。

  但我觉得双方都把问题看得简单了。其实所谓“精英”和“草根”并不是我们习惯性地考虑的上层和底层,而是中国称为“中等收入者”的成功人士和他们年轻的后备军之间的矛盾。所谓“精英”其实就是三十年来经过努力获得了某种成功的人。去年以来,我发表了一些文章分析了今天在网络中活跃的“草根”,“草根”其实并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工农群众,而是三十岁以下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许许多多成长不足的现实压力的年轻人,是这些“精英”的后备军,但他们觉得现在自己在激烈的全球性竞争中没有多少优势,形成了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和愤懑的心态。这里的问题可能还不是我们想象的就是贫富差距的问题,也包含一个代际冲突的问题。

  但在年轻人的问题上,大前沿一提出的“M型社会”和三浦展提出的“下流社会”问题值得我们真正警觉。这种所谓的“下流”当然不是道德方面的表述,也不是指担忧衣食的社会底层人群,而是说许多年轻人感觉上升的机会已经不多,开始堕入中流中的下流,也就是年轻人似乎已经难以像过去的中产阶级那样循序渐进地上升。

  社会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如果倾向于社会福利和强调众生平等的理念,要求社会的“平均化”,人们会担忧社会在这样的状况中失掉了全球竞争力,可能会在残酷的全球竞争中失掉先机,从此失掉了发展机遇和创造能力,使得整体的社会问题更加难以解决。这也是有先例的,并不是杞人忧天。另一方面,如果强调竞争和力争上游,又有可能使得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人们也会担忧引发现实的矛盾和社会冲突。这也同样有先例的,也是难以回避的状况。

  如何在这样的两难中追求平衡其实是社会的真正挑战。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里面也对于美国人将来在全球化时代缺少竞争力充满了忧郁,他的那句名言其实正好道出了他的隐忧:“孩子,你要努力做作业,中国和印度的孩子正准备抢你的饭碗呢。”竞争扩展到了全球的时候,美国人都有这样的忧虑,处在发展中的我们当然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

  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打造的基本价值其实就是一个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中国梦”。这种通过奋斗获得成功的精神正是由一个个个体的努力而创造了整个国家的成功。这种精神其实是中国今天发展的重要的价值,也是我们创造和谐的基础。

  面对像“M型社会”或者“下流社会”的隐忧,我们一方面应该给予最底层的民众最大限度的关切和爱护,让他们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对处于“中等收入者”下层、已经在网络中形成了文化和舆论声势的三十岁以下的“草根”,我们则应在真诚的关爱、理解和创造更多的条件来让他们有更好的未来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在面对竞争和自身发展的瓶颈时,拿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在追问社会为我们做了些什么的同时,也要追问我们对社会做了些什么。

  我们可以相信,中国的发展仍然会给与每个人机会。我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