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3月6日电 又到新春开学时。可是,今年的开学与往年格外不同。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的当日,正是国家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杂费的基础上,在全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杂费的第一天。齐市44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今春全部享受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带来的实惠。农村的家长们不用为孩子上学缴费了,校长们再不用为公用经费不足而发愁了,他们的心情如何?这个新学期有哪些新亮点?3月1日,我们记者兵分8路,深入到齐市甘南、龙江、拜泉、克山、富裕、富拉尔基区、梅里斯区和建华区的广大农村采访,倾听他们的心声……
不缴费能上学脸上笑意浓
开学第一天,14岁的高立智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走进了甘南县六中(初中),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与他同样高兴的是他的父亲高士辉,家境的贫困,每年近千元的学杂费,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今年,他上初三的女儿高艳文和上初一的小儿子不用交学杂费了。这让做木匠的他着实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有点小文化的甘南县长山乡前程村农民岳奎成脸上绽开了笑容,他对记者说:“再不用为娃上学发愁了。”岳奎成大女儿小学刚毕业,两个一对双儿子如今上小学二年级,家里人均8亩地,情况可想而知。虽然甘南作为扶贫开发县早已在2004年乡以下的农村孩子就已经免杂费了,只交体检、班费文体活动费等代收费,但是从今年开始,连这些费用都没了,让他心里乐开了花。他说,我从内心深处感激党的好政策。在甘南县计划生育部门工作的刘先生说:“我们两口子每人每月各1000多元的工资,按理说每年500元左右的费用供孩子上学没什么问题,但今年听孩子回家说,上学不用交杂费了,还是非常高兴,这说明党和政府已经把农村义务教育落到实处。”
经历了3个小时的颠簸后,记者来到了素以“中国芸豆之乡”的拜泉县。在拜泉镇六合明德小学,记者听到了朗朗读书声。六合明德小学目前有学生70余人,十几名教职员工。在学生中,小小任宇航十分引人注目,虽然已经读三年级,但她今年只有8岁。任宇航母亲说,孩子只在入学第一年时交了些杂费,以后两年再也没收过什么费用。由于家庭经济紧张,上个学期家里还收到学校送来的200元贫困补助。“5岁就让孩子上学其实是因为家里没人照看,但没想到上了学以后,老师对孩子特别好,处处照顾她,学校也不收费用,解决了家里的大问题。这点杂费对城里人也许不算什么,但却够孩子半年的花销,真是一点也不用愁了。”
当天,克山县双河乡双河中学学生在升旗仪式结束后,正在兴奋地相互传递着免除杂费的喜讯。初一学生王强的笑容格外开心,他母亲去世,父亲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他和奶奶一起生活,因为没有经济收入,每学期百元左右的杂费就成了祖孙俩的心病。现在好了,王奶奶再也不用为孙子四处筹措杂费发愁了。学生小左的家住在学校附近,当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小左的父亲激动地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好政策,我的孩子就念不起书了。”
记者来到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杜尔门沁学校,正赶上学生中午放学,一位小男孩跑出来向迎候在校门外的母亲高声喊到“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以后上学再也不用花一分钱了!”
3月1日下午,记者在富裕县富裕镇第五小学操场上见到学生们正在尽情嬉戏玩耍。当记者询问:“今天是新学期开学,你们都交什么费用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俺们啥钱都没交。”“为什么没交啊?”“因为俺们老师说了,国家有新政策,今年俺校学生都不用交杂费了。”五年三班邓丽媛说:“我爸妈说要我好好读书,长大好报效祖国。”在一旁按耐不住兴奋的学生安娜说:“俺父母除种地外,还得在农闲时去打工以维持家中的花销,现在上学不收杂费了,父母成是高兴了,他们说节省下来的钱给俺留着上大学。”
在勤联村新民小学五年一班学生姜凯家,一家人和来串门的亲戚正围坐一起七嘴八舌的谈着免杂费的事。“今天,儿子放学回来就说这学期不用交钱了,开始我们还以为孩子是开玩笑的,可孩子说是真的,老师说国家有政策,即使我们不是贫困县,从现在开始只要是农村户口的孩子都不交杂费。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记者来到市建华区中心小学黎明教学点时,正好赶上家长代表到校开会,反馈开学前学校深入农户宣传免学杂费的情况,于是与家长们攀谈起来。四年一班学生段淑洁的母亲说:“我家靠种几亩玉米为生,供孩子读书挺难的,这回杂费免了,解决老大问题了。”同年级的学生何欢从小父母离异并且全都不知去向,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当她把免杂费的消息告诉他们时,爷爷奶奶非常高兴,连连嘱咐孙女要好好读书。
经费足老师校长一心抓教学
往年这个时候,甘南县长山中心校校长郭军不是忙着应付来自各方的讨账者,就是奔波在企业、村委会四处“化缘”、赊帐,为一个“钱”字,“跑细了腿,磨破了嘴”。今年,郭校长仍然很忙,但忙的是另一个大事———教师培训。“往年没有精力抓这事儿,现在该补一补了。”郭校长高兴地说。该县6中的赵校长高兴的说:“以前,既要办学又要抓钱,比较分散精力。特别是开学时,基本上第一周都是接待特困家长了,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每年都有一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的杂费收不上来,学校又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不让孩子上学,只好学校给免。今年好了,不用再向学生收学杂费,政府还按照学生人数拨了公用经费,从来没有过的,还没开学,经费就到位了,而且标准还比以前提高了。我也能集中精力学抓教学,抓教师队伍建设,抓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克山县双河乡双河中学章校长也有同感。
今年30岁的甘南县长山乡前程小学的教师王丽娜,以前每到收费时就头痛。“好多学生家困难,真就交不出啊!虽然以前我每月只有几百元的工资,但看到班里的田百玲因贫困要上不起学了时,还是曾连续两年为其交学费。现在好了,王老师说,学生再也不用为学杂费犯愁了,我不必再为学生垫付学杂费了。”
一进拜泉县拜泉镇六合明德小学的校长办公室,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校长室内的温度只有零摄氏度左右。原来,为了不让学生们受苦,张校长把所有温暖朝阳的房间给学生使用,最冷的房间留给了自己。对此,不善言谈的张校长表示:“国家重视教育,让农村娃有书读,我身为校长更应该为孩子们做点事情,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哪有家长忍心冻着自己的孩子?”
在富裕县友谊乡民族中学,四年三班班主任邱桂珍说:“建立这个维修长效机制太好了,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始终在安全的教室中上课。”五年一班班主任乔玖玲说:“我们现在的学校就是危房改造的,如今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的校舍质量会越来越好,希望将来学校也能建成楼房。”
在市建华区中心小学黎明教学点的教师办公室里,教师褚志贤说:“我真为孩子们高兴,他们可以在没有经济压力的状态下读书了。”曲霞和李晶杰老师都说:“这回不仅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也减轻了我们老师的负担,以前学生交不起杂费,我们老师经常为其垫付或捐款。”
梅里斯区梅里斯乡梅里斯中学孟庆杰校长告诉记者,现在学生吃饭自备,免费热饭;住宿生免费住宿,自备被褥。校服、体检、防疫、保险等都采取自愿原则。孟校长说,开学所需的办公用品、维修费等暂时都是他自垫的。就“免杂费”政策来说,对学生、对学校都是一件大好事。学生可以不再为缴杂费发愁了,剩下的钱可以改善生活。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杂费政策增加了学校的公用经费。公用经费充足了,学校可以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学设备投入,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扩建实验室、阅览室、档案室规模,建体育场馆等事项,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实力,为扩大生源创造条件。现在国家政策对农村的倾斜使农民得到了很大实惠,教育支持也惠及了我们农村学校,使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环境。去年我们还得到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支持,粉刷了教学楼,更换了教学楼门和教学楼顶盖。
3月1日中午,富拉尔基区杜尔门沁达斡尔族乡杜尔门沁学校校长刘国强春风满面地对记者说:“国家刚一开始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过去在外求学的学生就纷纷转学回到本地,现有9名学生转回本校学习。”该校为9年制学校,共有422名学生。过去每学年中、小学生分别要交90元和60元杂费,虽然学校为57名特困生和达族生免除了费用,但还是给家庭带来了负担。而今年,刘校长彻底松了一口气。不仅如此,今年区里下拨的办公用品也已经全部到位。班主任张娜如释重负地说,他们班33名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很少,往年开学后一个半月才能勉强收齐杂费,今后再也不会有贫困生因交费而发愁了。
撒爱心教育局做好后勤保障
对于今春农村娃学杂费全免之事,甘南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随着春节前中央、省补助资金的到位,甘南受益学生达27383名。开学前,县里就连续召开二次校长会议贯彻落实,并把先期180多万下摆到全县20个单位,196所学校(含教学网点)。开学后,县教育局局长董贵带领全局的同志全部下基层,检查贯彻落实情况。
富裕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宋殿君告诉记者:“县政府和教育局对今年春季开学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一事非常重视,省财政厅关于免杂费的文件开学前就已经接到了,富裕县共有中小学生29005人享有免杂费的待遇,上半年财政拨款总额为520.9万元已到指定账户。”
富拉尔基区教育局,一大早,局长张玉庆就同党委副书记胡平等人组成多个督察组,分头检查免除杂费的落实情况。富区现有农村初中生为1528人;农村小学生为1989人,为此,富区得到中央免除杂费的专项补充资金8.5万元、补助公用经费27.6万元,合计36.1万元;省专项补充资金14.3万元;富区“地方匹配资金”3.6万元。
龙江县由中央和省财政下拨的农村9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含杂费)共计2074万元已经全部到位,县财政专项匹配资金200多万元也已齐备。龙江县所管辖的218所学校58544名在校生的学杂费从本学期开始全部免除。另外,部分家庭贫困生的书费也将全部免除;贫困寄宿生的住宿补助也将由每生每学年的324元,提高到400元,而且享受补助的学生人数也将大量增加。
以往百姓抱怨说:“杂费是个筐,啥都往里装。”随着政府大力遏制教育乱收费和“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的出台,农村的孩子上学轻松了,家长负担减轻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不再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来上课,他们更不会因之辍学。教师不再为学生垫付学杂费,学校的公用资金有了保障……这一切,无疑都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