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马路摊点该疏该堵?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3-05 09:04:49

  打造“无摊城市”是如今一些城市管理的热门。面对清静的街面,一些老百姓却表示:生活没有以前方便,日常开销相应增加。而素以摆摊谋生的城市低收入者、外来务工人群,则发出了渴望“生存空间”的呼唤。

  上海市即将出台的《城市设摊导则》,可能会带来某些新意与启示。该《导则》指出:市区部分路段经市民同意,可设置部分便民类摊点,对马路摊点不再“一律封杀”。申请条件也不复杂:摊主只须在上海居住至少半年以上。

  很多城市原本就是先有市后有城的。如果没有了市,即使再整洁,再秩序井然,这座城也会变成一座死城。其实,那些违规经营的小商小贩们,并非那些穷凶极恶的盗贼劫匪,何须执法部门拿出打击犯罪分子的气力?诸如围追堵截、拳打脚踢、棍棒袭击等方式,只能促使矛盾升级。如果城市的管理者,将在城市里艰难谋生的草根百姓,视作城市的累赘,必欲驱之而后快,不仅有可能将违规者“逼”上铤而走险的抗争之路,也会给其他无辜市民乃至城管队员自身的安全带来威胁。城市是一个载体,它为市民服务的同时,也应为那些生活窘迫、没有一技之长的小商小贩,提供谋生的一席之地。

  毫无疑问,现代、文明、气派的都市令所有人向往。但是,我们目前的一系列软硬件、主客观条件,都准备妥当了吗?事实上,社会处于转型期,城市有着相当数量文化不高、年龄偏大的失业、无业人员。社会保障不足的情况下,摆小摊、做小买卖成为一些人的“糊口之计”。“基尼指数”拉大,贫富差距客观存在,低成本、低价位的小摊点,也常是低收入人群消费的“不二之选”。另一方面,农民工大量进城,在为城市发展带来“新鲜血液”的同时,怎样提高其素质、疏导其就业、规范其谋生行为,同样不是一日之功。仅靠“大笔一挥”、单凭“专项清理”,而不是尽可能协调帮助,开辟更多低门槛、合法的就业途径,能有效化解现实矛盾吗?

  事实上,小摊点、小门脸与环境“脏、乱、差”决不是“等同关系”。纵观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分区域、规范化的“小营生”不仅是便民利民的“亮点”,也是解决就业、开辟创业的新途径,更可能成为具有特色的旅游“风景线”。

作者:    来源: 国际在线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