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歧视劳动者。”在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就业促进法草案中的这一条款,最为引人注目。在现实生活中,女职工为保饭碗不敢生孩子、女大学生找工作比男生难、残疾人很难找份合适的工作、“4050”人员再就业困难、民工进城找工作难等这些就业歧视现象比较普遍。
八成女大学生遭遇性别歧视
现状: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北京、南京两地大学生的一份调查显示,八成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遇到性别歧视。
案例:“如果把头发剪得和男孩子一样短,就能获得相同的就业机会,我宁愿剪掉长发。”即将毕业的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小董感慨地说,在去年11月国展中心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她打算投简历给一所普通大学,结果她应聘的那个岗位赫然写着“男性”两字。
“在一线工作要求男性也是情理之中,但是招老师为什么也非得男生!”她一肚子怨气,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性别歧视,才想当老师,没想到招老师还是得男生。“几个月跑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招聘会,一些单位招聘条件非常严苛,不但要求是‘南京生源’‘党员’,连性别都要求是男生。不明白为什么女生找份工作这么难!”
三千家单位欠残疾人的“钱”
现状:据统计,目前江苏残疾人总数为479.3万人。在这些残疾人当中,尤其是智力、精神、听力残疾人就业最难。
案例:南京市残联就业处有关负责人说,在她这边的就业登记表中,有这样一名优秀的女孩,29岁,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这几年一直在南京市聋人学校担任代课老师,由于她是聋人而不能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考试,就一直当着临时工。
“照理说,残疾人应该专门有一个特殊的教师资格考试,可现在国家没有出台这方面规定。但从情理来讲,如果残疾人有教师的从业能力,应该给他们平等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机会。还有,按规定必须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南京各类企事业单位目前一共有1万多家,但到现在也只有70%的单位做到了按期交纳。协调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不干,让交钱又不出,残疾人就业保障的问题真是难办呢!”
“4050”人员再就业难
案例:今年42岁的周女士三年前下岗后,每次找工作总被对方以年纪大、学历低为由拒绝。她不服气,苦学财会知识,取得了会计证,最后托熟人到一家私营企业当了出纳员,但是没多久单位又招了更年轻的员工,她又再次失业了。“像我这样遭遇的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太多了。年龄偏大,学历不高,身体比不上年轻人,重活、技术活干不了,想找个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记者项凤华)
女大学生求职要调整好心态
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歧视”也是如此,业务员要能常年在外地出差,要吃苦耐劳才干得下来,如果招一名女性,我们还得考虑她的安全问题。再比如,女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将面临怀孕、生育等一系列问题,难免会给单位用工造成诸多不便,谁又能保证女生在交上男友或结婚以后不投奔他而去。
期待根除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歧视
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挫伤了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还可能助长部分学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更严重的是,这种性别歧视破坏了社会公平原则,使得全社会的人才流动不畅通,劳动力资源配置出现扭曲,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机关单位别成了就业歧视的"大本营"
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的效率,可能放弃一定的社会公平,这在经济发展初期、公民社会尚未建立之时,恐怕是不可避免的。但作为政府,却不能这么做,因为政府有维护公平、公正的天然义务,带头就业歧视就更不应该。政府的做法理应是:不但在政府部门本身要实现平等就业,而且还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成立相关机构、动用行政权力,促进全社会平等就业。
人大代表提出:应立法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
李春茹建议,在政策导向方面,政府应当鼓励督促企业录用女性员工,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宜由妇女承担的工作岗位外,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招聘男女员工。“在这方面国家机关应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歧视”急需以“法”纠正
由24位学者组成的“反就业歧视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最近,该课题组成员表示将起草《反就业歧视法》草案,并准备将这一方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