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年到2007年,春晚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而其中就有17年没有离开赵本山。赵本山的小品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也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语录。尽管春晚一年不如一年之声不绝于耳,尽管赵本山忙得脚打后脑勺,但春晚还是如期而来,赵本山还是在春晚中亮相。然而,赵本山心中更多的却不是欣喜,而是责任和压力。
作为观众,对赵本山有这样的责任和压力表示欣慰,但是有责任和压力是不是就可以演好节目?同样,对春晚的导演们来说,有责任和压力是不是就可以办好春晚?在我看来,春晚不缺责任和压力,缺的是好节目,对春晚之所以有一年不如一年的议论,就是因为春晚缺少好节目。
按说春晚应该越办越好,而实际上,要好却很难,因为办好就需要创新。竞争胜出的导演一般只图稳只图不出错,比如,开门办春晚喊的声音很高,却往往只有雷声不下雨,观众在被动地观看春晚,怎么会给春晚打高分呢?
每年想上春晚的人可以说多如牛毛,按说挑选几个好节目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每年我们都能看到几个照顾张三照顾李四的歌唱组合。赵本山倒是不用挤,因为他是春晚的保留“节目”。然而,他却忙得几乎没有时间上春晚,本子出来得晚,排练的时间短。虽然他的节目还说得过去,甚至比其他一些节目还好,但是与他自己的节目相比,也有一年不如一年的说法。赵本山在谈自己上春晚时说,“累死也得上春晚”。其实大可不必,央视没有累死赵本山的权利,观众也是只想看赵本山的好节目,未必想看不得已而上春晚的赵本山。
春节年年有,但不一定年年有春晚、年年春晚都有赵本山。虽然央视办了24年春晚,但之前没有,就是有之后在那些没有电视的贫困家庭里也等于没有春晚。在有春晚的24年中17年有赵本山,17年前没有,就是有之后他的节目也未必都让人喜欢。一言以蔽之,没有赵本山没有春晚老百姓照样过年,有了更好,没有也无所谓,所以央视和赵本山都别把春晚当负担,老百姓也没有那种渴望和期待。
对于那些想上春晚的人来说,春晚是他们的一次机会;对于央视来说,春晚是一本万利。春晚演员的酬劳都不高,像赵本山这样的大腕也不过2000元,再加上他们的食宿,央视也出不了多少“血”。然而,央视今年春晚广告总收入已达5亿元。对老百姓来说,没有赵本山没有春晚照样过年,对央视就不能这样说了。既然春晚是央视的重要收入“项目”之一,在看电视付费的年代,央视要办春晚就应该越办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