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排场的歌舞,没有奇幻的灯景,没有多变的台步,三十个衣着朴素的农村娃,站着整齐的队形,将自己的心里话向人们倾吐。没有经过表演的训练,没有多少朗诵的技巧,春晚的朗诵《心里话》以农民工子女学生的心里话,让晚会现场的观众眼含泪花,更深深地感动了坐在电视机前的无数你我他。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张木马;我们的教室简陋,还要经常搬家;我们的光线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桌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呀呀”(速记大意,未经核对)。这个诗朗诵节目,既有着恰如其分的艺术真实,又有着丰富而又苦涩的生活真实。校园狭小,或许城市规划中尚无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位置;经常搬家,大概教育体制内此类学校的户籍门槛较高;设施破旧,说明民办学校经费的困顿,相对于公办学校,他们没有公共财政拨款的支持,相对于贵族学校,他们没有腰缠万贯的大款家长。处于城市另册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决定着不可能乱收费也乱收不到费。孩子们能在艰难中求学读书,已属万幸,《心里话》反映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真实写照,让人们心动,让人们心痛。
“我爱妈妈,她们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我爱爸爸,他们建设了无数的高楼大厦”,孩子们不再羞于自己父母的身份和职业,他们用诗歌深情讴歌自己的父母,而且不再与别人比父母,要与别人比未来!这种荣辱观的确立和光大,使他们挺起了头颅,信心百倍地登台朗诵,昂扬向上的情感,既真实感人,又奋发励人。现在,他们“作业工整,成绩不差”;照此下去,12年后的下一个猪年春晚,他们中的大多数肯定会成为高等学府的佼佼者。倒是城里孩子的父母们需要深思了。虽然城里孩子的学习负担并不轻,但他们温室花朵的娇生惯养,是难以与农村孩子刻苦精神相比的。农村的孩子经历磨难奋发图强,城里的孩子掌上明珠百般呵护,真地比未来,我真担心那前景不是人们希望的齐头并进,而是验应了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
去年春晚的《民工幼儿园》,将进城农民工子女入托的问题以喜剧小品的形式提了出来;今年春晚的《心里话》,又将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现状摆到了人们面前,这是春晚为三农服务的情熵,也是文艺为三农服务的力作,我想会被评为最爱欢迎的节目的。即便《心里话》在语言类节目中没有赵本山小品的票数多,它的真实和深刻断非荒诞的公鸡下蛋可以相比的。《策划》的忽悠将随着人们的笑声很快淡去,《心里话》的真实情感却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孩子们用自强不息的《心里话》,道出了他们和他们父母亲的生存地位与生活哲学,尽管稚嫩,却很纯真;就像山地里的竹鞭,真实地生命着,顽强地生长着,沐浴春风春雨后就会雨后春笋般地勃发起来。作为节目,孩子们的朗诵无疑饱含着文学的意境;作为评论,拙作业已超出了文学的范畴。现在的话题是,教育部门、政府、社会以及看过这个节目的观众们,如何将泪花化作春雨,洒向这些中国的花朵农村的娃,帮他们改善学习条件,使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和教育跟上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实现他们心里话中表达的美好愿望。
春晚同一天,温家宝总理在辽宁给农民工拜年说,“这几年,我在北京考察农民工子女学校,请农民工子女到中南海过‘儿童节’。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呼吁全社会都要尊重和关心农民工。”中南海春风拂煦,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