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在我脑子里早已遗忘了。退休后,怀旧思想的作祟,念乡之情与日俱增,且越来越强烈。可谓是“梦里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孙犁)啊!
中学时期怀一腔抱负,全心扑在学习上,平时很少回家,即令寒暑假,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难得春节回趟家,都是来去匆匆。毕业参了工作,结婚有了属于自已的家庭,忙工作操家务,一年到头忙忙碌碌,探家的机会非常少。父母健在时,说什么也不愿离开故土,每年春节回去是少不了的,但时间非常短暂。双亲驾鹤西去后,回乡成了陌生的词儿,就连清明节扫墓也少之又少。加上久居城市,看惯了川流不息的车群、鳞次栉比的楼房、灯火辉煌的夜生活,适应了黎明后的从容晨练,黄昏前自在的闲庭信步,已不知自已是何许人也。退下来以后,有了属于自已的时间,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回忆,常常莫名其妙地思念起生我养我的家乡来:生活的那个时代,那片热土,那方人民。非常怀念那纯粹的自然风光,蔚蓝的天空洁白的浮云,雨后飞舞一片又一片的蜻蜓,池溏里此起彼伏的蛙鸣。尘封已久眷恋之情在内心深处泛起,逐惭清晰明朗起来,使我再次走进农村走进大自然。
春天,大自然会多给乡村一些恩宠,碧绿的青草,芳香的野花,吐翠的杨柳,争艳的桃李,田间劳作的耕牛,忙着春播的农夫。欲暖还寒的傍晚,放学归来的读书郎,雀跃追逐,唱着跑调的歌,吹着自制的口哨,构成了难以描绘的田园风景。农家小院里,鹅鸭在踱着方步,村外小河潺潺的流水中鱼虾在游弋。田间泥土、野花、树木混合的气息,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仲夏之夜,全村老少带着板凳,拿着自制的麦草扇走出家门,坐在村头或村前的打麦场上拉家常、说故事、哼小曲,有时也会在空场上看一场露天电影。东奔西窜的孩子“疯”累了,和衣躺在妈妈或奶奶怀里。月亮下山了,人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个没有蚊虫叮咬凉爽的地方。
秋天的黄昏,绚丽多姿的夕阳染遍整个天空,成熟庄稼清新的味道只往鼻孔里钻,蟋蟀的歌唱蝉的悲鸣、落日与炊烟、秋风和蓝天,绿阴遮掩的农舍,荷锄归来的人群,那感觉犹如桃源仙境。
那时的冬天下雪的时候特别多,特别是大雪过后,整个大地银装素裹玉砌一般,没有一丁儿污秽。堆雪人、打雪仗、遛冰滑雪,又是何等心情。春节前夕更是年味浓烈,磨年面磨豆腐,宰羊杀猪,蒸馍炸丸子,糊香斗贴对联……,空气里弥漫着幽微的火药味。伴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浓浓的火药味,熬干了守岁的灯油,迎来了新的一年。
怀念可爱的乡村,怀念美丽的田园,怀念淳朴的乡亲,怀念无忧无虑的时光,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