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700多位寒假留校的学生,从原来分散的宿舍搬到临时集中住宿的“新家”。这是清华大学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举措之一,为的是集中供暖供电,节约资源。这事看起来不起眼,但体现了简朴办学的理念。
简朴办学是个好传统。人们常谈到西南联大在艰苦的条件下简朴办学,仍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虽然近年来教育投入不断增加,高校经费有所增长,但对于大学而言,要实现跨越发展,培养创新人才,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铺张浪费、大手大脚是绝对要不得的。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就经常倡导打印纸两面用,主张对铺张浪费现象在校内媒体上曝光。
可是,近年来有些高校却不讲科学、不重现实地盲目扩张,贪大求全,急功近利,搞起了“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出现了“大学城”和新校区盲目建设、债台高筑、挤占学生奖贷学金、增加金融风险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早在两年前,山东省就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高校停止“形象工程”建设。
然而,近一两年,有的大学又刮起“豪华风”,建豪华的楼堂馆所,建宏大的校门,建观光电梯;校庆请歌星影星捧场,搞商业演出,大事铺张,在师生中和社会上都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教育部曾专门下发文件,对高校搞豪华庆典和商业演出明令禁止。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学开始更广泛地融入社会,不仅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使命,而且担当着服务社会的重任。许多高校在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同时,注重宣传,树立形象,打造品牌,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大学也“爱慕虚荣”,好大喜功,则违背了大学精神。
在欧美,许多大学的办学经费比我们多得多,但校园大都古朴简约,他们把钱重点花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上,并不是搞豪华的大楼和校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有个原则:将霍普金斯的钱用于“人”,而不是“砖块和灰浆”。他曾说,“大学的荣誉应该取决于教师和学者总的品质,而不应取决于人数,更不应取决于供他们使用的建筑物”。这与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的“大楼”与“大师”的论述异曲同工。
简朴办学,并不是说不能花钱,而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英国牛津大学原执行校长卢卡斯认为,“中国大学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投入的问题,要进行明智的、有选择的投入。”这话值得中国大学校长参考借鉴。在学科建设中要有所取舍,投入应当科学、慎重;在大学整体建设上,更要分清主次,明智地、有选择地投入,千万不能把钱花在“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上。
奢华有损高校形象,简朴不失大学风范。还是那句话,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