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今日龙江 正文
角雕画《渔归图》著作权起纷争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2-09 09:46:20

  东北网双鸭山2月9日电 《上世纪哈工艺美术厂角雕画成当今国内收藏界罕见珍品》后,引起各界读者广泛关注。不少市民对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厂生产的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该厂工艺品的市场价格、收藏价值。与此同时,一场有关角雕画《渔归图》著作权归属的纷争也随之产生。

  当年车间主任出面质疑

  近日,《渔归图》的生产厂家———哈尔滨市特种工艺美术厂对黑龙江嘉瑞拍卖有限公司向公众提供的角雕画《渔归图》资料提出异议。据高级工艺美术师孟宪刚介绍,他是哈尔滨市工艺美术厂的老职工,角雕画《渔归图》的生产时间应该在1978年前后,当时他是生产车间主任,角雕画《渔归图》的生产他也参与其中。

  设计者并非姓曲而姓乔

  孟宪刚说,角雕画《渔归图》并非如嘉瑞拍卖行所公布的为“曲树和”设计,而是由该厂职工乔长义一人独立设计完成。生产原料是象牙和牛角。象牙是通过大连口岸从国外进口的,牛角是从海拉尔进的黄牛角,而不是嘉瑞拍卖行所说的犀牛角。而且当年该厂生产的角雕画《渔归图》作品应超过百幅,大部分都出口国外,当时的出厂价大约在300—400元钱。

  现任厂长当年分工画上题字

  记者为此采访了哈尔滨市特种工艺美术厂现任厂长李建新。他回忆,当时由他和另外一名叫高润生(音)的职工两人负责往作品上题字,角雕画《渔归图》上的题字就是他们写的。李厂长还说,一般情况下,设计图纸和产品的入库单都是可以证明该作品的作者、生产年代等的资料,但是由于工厂曾经搬过数次家,部分资料在搬家过程中损毁、丢失,因此现在已经找不到角雕画《渔归图》的设计图纸和入库单等相关单据。

  创作年代双方说法也不同

  嘉瑞拍卖行公示的资料显示:《渔归图》是上世纪50年代哈尔滨工艺美术厂创作的。而该厂创始人之一刘斌、现任厂长李建新和原厂长孟宪刚,都异口同声说,哈尔滨市工艺美术雕刻厂始创于1960年。1964年初与制作木梳、鞋拔子等牛角制品的街道小作坊“纯化合作社”合并。当年开始研创角雕画,共设计8幅作品拿到秋季广交会上,引起了国内外客商青睐,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客商纷纷订货。

  老职工都说没“曲树和”这个人

  在市工艺美术厂,记者没有找到当时的人事档案。但在该厂工作了20多年的刘斌以及孟宪刚和李建新都说厂里根本就没有过“曲树和”这个人。

  记者又采访了在该厂从事20多年“开脸”工艺的高元英。高说:“1978年前后我就在美术厂工作,从来没听说过(曲树和)这个名字。这幅画的创作有牙雕的风格,这与当时任设计主任的乔长义的创作风格很相似。”

  生产角雕画从没用过犀牛角

  刘斌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初,哈尔滨的角雕画已经名扬海内外,国内外客商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由于当时牛角很便宜,几百元钱一吨,而犀牛角的价格比黄金还贵,而且原料也非常稀少,我们这样的集体企业根本购不到这么珍贵的原材料,所以,从开始生产角雕画至今,我们用的大都是牛角,还用过一少部分羊角。

  质疑“5人一年创作3幅作品”

  针对嘉瑞拍卖行关于角雕画《渔归图》系曲树和等5人用一年时间创作而成的说法,李建新厂长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厂订单非常多,有时一个月就要“会战”几次。最多时一个月就能生产角雕画1500件左右。工人经切割、修形、压皮等多道工序配合,一天即可生产几十幅相同作品。李质疑:“5个人一年创作出3幅作品,那我们还接什么合同啊。”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