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学者 官员 富豪:不得不说的三位关系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2-09 10:07:12

  两条消息同日出现,令附属在一些学者教授身份之外的“关系”问题,再次浮出水面。一条消息说,近年来,湖北省每年都要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遴选一些学者型人才担任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领导职务。但这些学者型官员大多采取“人来组织关系不来”,一方面在新单位从事政府行政工作,另一方面同时继续在原单位教书育人从事科研工作。对此,湖北省部分政协委员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明文规定:学者干部从政要“人和关系一起走”,不得兼原职。(《中国青年报》2月7日)

  另一消息说,某网站日前发布“中国教授富豪排行榜”,迅速引来热议纷纷,褒贬不一。有学者撰文认为,一个教授如何成为富豪,或者一个富豪如何成为教授——这些“变身”过程需要仔细打量,凭借教授身份而成为富豪,或者凭借富豪身份而成为教授,那无疑是对学术和商业的双重嘲讽。(《新京报》2月7日)

  两条消息虽然各有侧重,却同样指向了学者的“独立性”问题:如何独立于政治职位,如何独立于经济富豪。政协委员希望学者干部“人和关系一起走”,是看不得一些人凭借学者身份做了官之后,反过来却仍要利用权力之手在学术科研队伍里谋好处;学者撰文质疑教授富豪,是看不得一些人既没有学术能力也没有创业能力,完全凭借在学术和商业之间的来回运作来一个“空手套”,白手起家成为教授富豪或富豪教授。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给知识分子以“独立性”,多侧重于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开放自由,对于学者身份本身的外在附属关系,并没有很多的重视。尤其在强调“领导干部知识化”、“市场经济里的知识生产力”等理念的同时,一段时间里,对于学者——富豪、学者——官员的走向给予了太多的期待与宽容,却忽视了复杂关系反过来对学术队伍本身的戕害。不界定好附属在学者身份之外的诸多因素,学术界便不会有“独立自由”的现实土壤。

  在高校科研机构,从政的学者继续占有科研资源,职称仍在,科研经费照拿,硕士博士接着招,但由于时间精力没有保证,使他们多数“徒挂名”罢了。而一些学者凭借国家教授的身份,“以国家科研经费为目标,以研究生为廉价劳动力,以科研的名义为自己谋福利”,成为富豪;或者一些富豪凭借手里的资本优势,到学术殿堂里分一杯羹,结果都只能一个:当事人名利双收、学术界更加混乱、学生与公众实际受害。

  在一个自由的市场经济时代,学者、官员、富豪之间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在其他国家也非常现实地大量存在。但无论哪一个身份的转换,都需要有制度保证其建立在新身份的实际能力基础上,而不是凭借原本教授、官员或者富豪的身份,去谋取另一个身份所能带来的好处。否则,便是一个严重的“身份不公”的问题。

  我们的大学为什么能够容忍已经从政的官员继续保留“关系”?富豪为什么可以轻易地在大学谋取“教授”的身份?除了谄媚地期望“走出去了”的学者利用官员身份给学校“继续服务”,毫无骨气地期待“有钱”的兼职教授带来一些“投资”之外,还有什么?为什么不敢也不愿意把“有身份没业绩”的先生们请出校门?其他教师、实际受害的学生,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只有叹息,丝毫没有发言权?

  大学学术体制内部的官本位问题不解决,行政主导科研学术的问题不解决,换句话说,科研体系本身都没有“独立性”的制度保障,学者、官员、富豪之间发生怎样糊涂、暧昧的“三位关系”恐怕都不令人意外了。 (毕诗成)

  网上流传教授富豪排行榜竟成学生考研依据

  上台是教授,下台是富豪。在高档写字楼里开董事会,与在三尺讲台上讲课,感觉一定很不一样。而有的人却每天都在两种不同的场地穿梭,上午刚签下一份上千万的商业合同,下午却开着奔驰驶进校园,面对着讲台下一张张求知若渴的脸。还有一些教授,靠著书立说挣取高额的版税而盆钵满盈。他们,就是人们所谓的“教授富豪”。

  为何投奔“富豪教授”?

  “得知富豪教授榜单新鲜出笼,眼前一亮,富豪教授诲人不倦还‘利润为王’投之门下定有‘钱’途。好办法,咱们就投奔他们去,几年下来,没有个千万也有百万吧,工作挣钱两不误。”更有位网友引经据典,慷慨豪言道:“古有‘落草为寇,逼上梁山成好汉’,今有人穷受困‘投入名师富豪门下,前(钱)途自然不可限量!’”富豪教授正在挑战道德底线

  近几年,大学扩招,大学收入增加,水涨船高,教授们的整体待遇都今非昔比了。只是富起来的幅度不一样,总的来说,工科最富,其次理科,再次文科,传统的理工科大学的教授买车买房的档次明显高于综合大学。因为工科的实用性研究能与企业紧密结合,产生效益。理科可以向上争来大笔科研经费,而文科只有经济和法律类教授与老板、钱打交道多,赚钱方便。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