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2月5日电 英国公立中学的外语教学将出现重大变革。为提升英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教育大臣琼森(Alan Johnson)计划,中学生的必修外语不再局限是法文、德文等欧洲语言,鼓励学生学习汉语、阿拉伯文等外语,以迎合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
据英国广播公司及“周日泰晤士报”的报道,英国十一到十四岁中学生依规定必须学习一项外国语文,多年来都独尊欧洲语文,随着亚洲经济日益强大,教育部认为外语学习也有更多元化的必要,除了热门的汉语和阿拉伯文,在印度被广泛使用的乌尔都语,及孟加拉语也将被列为选项。
教育部一位顾问透露,欧盟的官方语言高达二十多种,究竟那一个外语对英国学生是最重要的,需要进行全国性辩论,许多公立学校希望除了欧洲语言,也能教授学生汉语和阿拉伯文。
教育大臣琼森认为,外语学习多元化不仅有助经济发展,同时能促进族群融合,“年轻人应该了解,具体外语能力能提高就业机会”。
他说,如果英国要在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竞争,就必须加强学校的外语教学。
琼森二月五日正式将展开外语教学改革的征询,新的变革计划在二零零八年展开,新的中学课程中还将加入气候变迁、奴隶交易制度、大英帝国历史、纳粹大屠杀及烹饪等内容。
汉语热催生"考证热"汉语教学资格"一证难求"
这几年,中国各种新行当的“考证热”一波高过一波。心理学证、营养师证、人力资源师证、育婴师证……人们趋之若鹜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有的人是为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增加砝码,有的人是为了多一项技能,有的人是为了专门从事这项职业求个“证书”……最近,大连日报记者发现,《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考试这两年随着全球汉语热迅速升温,成为“考证热”中又一大“热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