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艺术人生 正文
池莉:滴水成珠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1-31 16:30:24

  池莉,著名作家,现居武汉。武汉市文联主席,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作品有《池莉文集》(七卷),长篇小说《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水与火的缠绵》等;中篇小说《看麦娘》、《有了快感你就喊》等;长篇散文《老武汉》、《怎么爱你也不够》等。其作品多次获奖。多部作品有影视改编。有多种文字译作出版。

  新版文集:骊龙选珠

  ●米兰·昆德拉曾说,小说如果放弃了对人的探索就是小说的死亡。在池莉笔下,人物姿态万千,灵动传神,不知道哪位才是她自己偏爱的人物,动其心扉?当年的7卷本《池莉文集》约200万字,如今新版《池莉文集》有多少万字,修订路上有怎样的思考?

  新版《池莉文集》总共约300万字吧。现在出版的只是中篇卷六册,之后将陆续出版短篇卷、长篇卷、散文卷,在没有完全出齐之前,很难准确地估计出字数。

  这次修订文集,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旧版文集初版于1995年,那时出版条件比较落后,我自己也比较性急,老是急于赶写新作,连最后的清样都没有看,以至于发生了许多差错,笔误、错漏字、漏句等等,甚至还有地方将注释也印到了小说里面,真是令人十分遗憾。一直觉得对不起读者。转眼就是十年过去了,人也变得更认真了,也更懂得内疚了,因此就下了决心,把2005年拿出来,专门修订文集,纠正错误,了却一个心愿。

  另外,旧文集收录作品到2000年,新文集将收录到2005年。我也不愿意出版一些五花八门的单本集子,干脆都收录到文集里面,也让喜欢我小说的读者好买书,免得东一本西一本的重复,浪费读者的钱。

  我并不特别喜欢昆德拉,但是我非常同意他的这句话。对于小说来说,人物就是灵魂。所谓好小说,就是成功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者一读就忘不掉。因此,我的努力,就是致力于虚构各种各样的人物。当某一刻,我被生活中某种神秘之物打动,我的文字就会飞快地进行排列组合,首先形成人物形象。对于我自己塑造出来的人物,我自己没有偏爱,都很喜欢。如果我不喜欢,我是不会让他们出笼的。

  品位生活:简洁雅致

  ●丝毫没有故做深刻,没有冷若冰霜,拒人千里之外,这是照片中的池莉;在自己小说的前言后记里,常常说说自己近来的心得,感触,与读者分享。真正走近池莉,也许得走进她频频制造奇迹的书房,那里的一切,真正烙有她的品位与喜好。

  生活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状态?恐怕我自己都说不清楚。一个人总有许多个面,我最真实的一面,其实还是我的文字,我所有的文字:小说,散文,随笔,诗歌,前言后记,往来信件等等,综合起来便是我完整的面孔。这张面孔到底如何?便都是由人去说罢了。

  文字之外的我,往往不是自己,因为那只是爹妈给的躯体,还经常被现实逼迫得无处回旋,会说出一些,或者做出一些连自己都吃惊都后悔的语言或者举动来。不过人是可以修养的。我希望我坚持修养,坚持检讨自己,争取做一个明净温和的人。

  其实我的深刻也还是经常有的,冷若冰霜也还是不少的,拒人千里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总起来说,我是一个不善于社交,更善于独处的人。我喜欢整洁,安静,有序,馨香。喜欢厨房和烹饪。喜欢植物和动物。喜欢节俭和简洁。喜欢质地优良和雅致的一切。我的书房里都是书,墙壁都是白的,基本风格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并非装穷,却是崇尚“莫将粉墙轻许人”的境界,此外也图个简单,好做卫生。

  内心思考:孤独守真

  ●1980年到1987年,池莉“每天对自己不满,无数次摔笔,撕毁小说稿,无数次从武昌步行到汉口,又从汉口步行到武昌。骂自己对自己心灵的背叛。反复思考为什么要当一位作家。”来去于武昌汉口之间,她看到的是什么,听到的是什么?当小说《烦恼人生》被《上海文学》郑重刊出,这可否理解为自我的撕裂换来柳暗花明?

  说来话长啊!那就长话短说吧。我自幼就喜欢文字,经常随意写作。可是进入社会之后,发现是有许多规则的。尤其是那个年代,风气一直很左,写高大全的英雄人物是最容易成功的,但是真实的现实却并非充满高大全,然而你不写你就很难发表作品,编辑坚决要求你修改。怎么办?对于一个渴望成名成家,却又渴望直面现实的年轻业余作者,这种冲突的痛苦和压力异常巨大。

  且不说我在武昌与汉口之间来回的时候看见了什么,我从小就凝视着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一直都看着,看见了文化大革命,看见了造反,破坏,砸烂,人整人;看见了贫穷,艰苦,忍耐,抱怨,以及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因此,我坚决要写《烦恼人生》,并且,我宁可发表不出来,也坚决不修改。当然,《烦恼人生》被《上海文学》隆重推出之后,我的作品发表就不那么烦恼了。开博写诗:“原形毕露”

  ●池莉开博了,前几天上去一看有访客40多万。有网友评论“从中看到了一个可爱的池莉”。池莉说她的博客是一个宁静阅读的小小园地。不要喧哗,只要安心阅读和享受阅读。她怎么想到去建设这样一个园子?池莉以小说名世,而这几年“喜欢写诗了,常常诗如泉涌。”比起写小说的快感,诗如泉涌是怎样的一种幸福?是不是诗人池莉将行世?

  诗人池莉原来就在,现在不过是原形毕露。我一向爱诗,经常阅读,并且也信手写作。近年发表出来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大家》的编辑就是一个诗人,她给我写诗,我也就把自己的诗回赠给她,她一瞧就强烈要求刊登,于是就这样暴露了。

  写诗读诗是一种非物质生活方式,我个人喜欢并会一直喜欢下去,并不要求有多少读者,更不指望成名成家。我就这样写写小说,然后兴致所至地写写诗,自娱自乐,挺好。

  至于博客,就是我的一个巨大硬盘和快件邮局而已。也就是把发表过的或者写好了的短文存进去。更是没有想过要怎么建设它,它自然长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来的几乎都是我的读者,都在认真阅读我的文字。原来网络也可以是非常宁静的,从中我看见了真诚的读者。

  [编辑手记]独运匠心

  今天下午,著名作家池莉将携新版《池莉文集》在武汉大学与读者见面,见面会定了个主题:“春天的文学”。新版文集仅中篇小说系就有六卷,深灰和墨绿的调子,烫银,简洁沉稳而大气。碰巧,今天是谷雨,是不是意味着一场文学的春汛将从今天勃发。

  明净温和、亲切随意,在人们心目中,池莉是朋友、邻居、大姐。追溯池莉的文学之路,那段不短的业余写作期,是不能错过的。在极左的岁月里,只许共性,不许个性,只许服从,不许发挥,而池莉一直“像一只猎犬那样警惕地注视着生活。反反复复做着一件事:用汉字在稿纸上重建仿真的想像空间。”哪怕是在拥挤狭窄的单身宿舍,哪怕面对群众背后的冷嘲热讽,“躲在楼顶遮阳间写,躲在蚊帐里写,夏天为了防蚊子的叮咬,将双脚泡在水桶里,为了参加笔会,咬破手指弄出血混一张请假条……”

  蒲松龄言,“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敏锐的观察、真挚的情感、绵密细致的运思,工人印家厚24小时流水账似的寻常岁月(《烦恼人生》),在池莉笔下,变成了半夜孩子跌下床的慌乱,晨起洗漱解手排队的无奈,带儿子挤月票的拥挤争吵,食堂吃饭吃到青虫的愤懑,对徒弟雅丽一往情深表白的恍惚……面对如此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凡俗生活,评论家戴锦华名曰:神圣的烦恼人生。

  不拔高、不放大、不矫饰,庄建非、辣辣、陆武桥、来双扬等讲求实际,苦中取乐,随遇而安的小市民,让人“体验到一种对于生存意义的实在感受(於可训《池莉论》)。”荣和辱、富和穷、相聚和别离、爱情和仇恨等等,在池莉文字波澜中载沉载浮,从普通老百姓,到国家领导人,每一个层级都有她的读者。

  文学是对人的本质的探询和追问,如同米兰·昆德拉所言,小说如果放弃了对人的探索就是小说的死亡。从《来来往往》、《小姐你早》、《口红》,到《看麦娘》、《生活秀》、《有了快感你就喊》,可以看见池莉在不断地转身,由一种孩子做游戏一样的轻松,转向农民种地一样的郑重。她“想把文字结构得富有弹性和张力;想在时空上尽可能的扩大感受面,饱含精神暗示和时代信息;想在平滑的语言草地下面暗设陷阱,让阅读者不自觉地掉下去;每个字都要斟酌;特别注意语言的感觉,注意技术、技巧、注意色彩气息。”这似乎就是为什么池莉几乎每年都有新作品,总能吸引读者。

  多年前,在《文学评论》上读到池莉谈写作的文章,还摘抄过一段在笔记本上,没想到今天居然派上用场,就借做手记的结尾:“我绝不会为理论而动摇,只有生活能给我教训;我向往一切新的东西,永远寻找着新的诉说方式;我不要当匠人;我不要名利污染我珍贵的笔;我梦想我写一个故事能让全世界的人心动!”

作者:    来源: 荆楚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