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动态 正文
索斯比将在荷兰开拍"海捞"中国清代青花瓷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1-31 14:08:25

  东北网双鸭山1月31日电 29日晚,索斯比拍卖行开始拍卖约7.6万件越南打捞上来的中国清代民窑青花瓷器。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对那些喜爱中国清代外销瓷的收藏家来说,这场为期3天的拍卖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总的说来,这些瓷器的史料价值高于收藏价值。

  这些瓷器是越南于1998年和1999年从一艘在海底沉睡近300年的中国清代商船里打捞上来的。从形状和图案来看,它们显然是为欧洲普通家庭日常使用而生产的,多为批量生产的杯、盘、碗、碟,部分瓷器上有雍正年间款识。

  曾在索斯比拍卖行工作的马凤春女士和从事古董收藏的陈美玲女士说,这些瓷器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了解中国清代与欧洲的贸易颇具参考意义。但由于受到海水侵蚀和渔民拖网打捞的破坏,不少瓷器多少有点破损,没有破损的瓷器其釉色也受到一定破坏。

  来自中国上海的一位严姓收藏家说,瓷器价格由年代、品相、器型、纹饰、款识和稀缺程度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这次索斯比拍卖的“海捞瓷”出自民窑,图案和器型投西方人所好,制作工艺未臻上乘,而且数量巨大,一组拍品可能有上千个小碟,在“稀缺”这个环节上不占优势,这些决定了它们的价格不会太高。

  索斯比拍卖行把这批瓷器中唯一一个方形青花瓷盒定为重要拍品,预估价为1万至1.5万欧元。严先生分析说,方形瓷盒在拍卖市场上十分少见,这个瓷盒四面所绘山水人物也很生动,但它似乎原本应该有个盖子,缺了盖子估计会影响到它的最后拍卖价。

  索斯比拍卖行中国艺术品部专家卡若莱·舒尔顿女士说,从这些瓷器中不难发现数百年前“中国制造”对欧洲的影响。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