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教育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人本”、“民主”、“平等”始终是最具感召力的字眼。由此反观近年来一些学校依据学生成绩分快慢班的做法,笔者认为弊多利少,有悖于“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
首先,分快慢班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打着“分层教学”或“挖掘潜能”的旗号分快慢班,并煞费苦心地给慢班冠以“潜能生班”之名,改变不了“潜能生班”是“成绩较差学生组合”的事实。难道在常规班级中就不能“挖掘潜能”吗?对此,家长和师生都心知肚明。如此分班,其实是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分数而进行“强求划一”教学的典型模式,实际上违背了“挖掘潜能”的本意。
被编入慢班,给学生和家长心头带来的是挥之不去的阴影。快慢班之分客观上将原本人格平等的学生分了等级,以“快、慢班学生”的身份给予了确认,慢班学生受到的挫伤,将对其心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2003年夏季,湖北的初三女生乔春燕,因被分入慢班极度失望而自杀身亡的悲剧,早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深究一些学校分快慢班的根源,不能不说是“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在作祟,它非但不符合“人本、平等”的时代精神,而且偏离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第二,分快慢班教学不等于尊重差异。以成绩为依据分快慢班,并不能充分帮助有差异的学生。从客观上讲,即使在快班或慢班内部,学生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甚至是较大的差异。在学业负担原本不轻的情况下,快班中,成绩居后的学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反之,他们在原来的班级中,自信心要强得多。而在慢班中,后进生“慢班差生”的处境很可能让他们对学业感到无望。
另一方面,“潜能生班”是由成绩较差的学生组合而成的,因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很难从同学那里得到有效的帮助,相应地,他们对教师的依赖将大大增强,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在“潜能生班”,现代教育所追求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局面将难以实现。
第三,分快慢班教学不利于班集体建设。分快慢班是以成绩为依据的,而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班级成员变化频繁,这样会使班级变得松散,难以形成富有凝聚力的集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更为关注的是自己的学习成绩,以及自己将被编入什么样的班级。“集体观念”、“互助意识”将变得淡薄。
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尊重差异”、“接纳差异”、“比学赶帮”才能有效促进个体的健康全面发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成绩为依据分快慢班教学的举措显得热情有余而科学精神不足。新《义务教育法》也规定“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所以,分快慢班这种教学举措真该止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