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月30日电 省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的胜利召开,引起了全省人民的热切关注。在与会代表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间隙,省人大代表、市委书记王晓明接受了省级媒体和双鸭山日报记者的采访。
王晓明说,双鸭山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煤炭、粮食、电力和钢铁生产基地。几年来,全市上下以“自强、团结、创新、争先”的双鸭山精神和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的总体目标,坚持科学、创新、和谐发展,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保稳定,发展速度、质量、创新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五年保持较高增长,连续四年在全省市地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考评中排名第三位。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分别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50%以上。全市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干部奋发作为、群众较为满意的良好局面。
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省十届人大六次会议精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抢抓机遇、科学发展是新一届市委和市政府不可推卸、不容懈怠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必须进一步创新发展思维、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和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必须坚持民生为本、民安为要、民求为重,把群众的利益、群众的呼声、群众的困难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团结作为,激发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潜能,努力营造班子和谐干事、干部奋发作为、群众创新进取的浓厚发展氛围,努力推进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全省东部煤电化重要基地、钢铁冶金产业化园区和安全优质农产品主产区,努力把双鸭山建设成为经济综合实力、环境竞争力、发展辐射力、创新带动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的新兴城市,到2011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值比2006年翻一番,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群众生活质量居全省中上游水平”战略目标的实施。
一、坚持科学定位,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立足优势,挖掘潜力,科学招商,大上项目,壮大支柱产业,发育接续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努力形成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
二、坚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充分发挥农垦现代农业和基础建设优势紧密结合,按照规划引领,突出发展,量力建设,分类实施和保护生态、保持自然、形成特色的原则,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进一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为新农村建设增添活力。
三、坚持扩大开放,提高招商上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优质高效的环境优势,围绕延伸煤炭、钢铁、安全优质农产品“三大产业链条”,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努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外向度。着力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努力使双鸭山成为外来投资的“宝地”、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土”,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坚持生态恢复和保护,建设美好家园。建立和完善有效推进生态恢复和保护的责任、目标、投入、监测、评价、奖惩等制度机制,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考核,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重点实施“四大行动”:安邦河保护行动、山体修复和古遗址保护行动、生态保护区建设行动、生态城乡建设行动。彰显“山水环绕、森林围城、公园城市”的生态景观风貌。
五、坚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促进社会繁荣稳定。坚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竭尽全力谋民利、解民难、保民安。重点推进“六大工程”:社会保障工程、扶贫救助工程、文明建设工程、文化产业振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平安建设工程。
六、坚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推动经济和社会科学和谐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重点加强“六个建设”:和谐领导班子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建设。大兴为民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学习研究之风,推动各级干部狠抓工作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