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青苹果园 正文
荷荡深处品莲韵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1-25 15:38:17

  莲,又称荷,古今煞是有许多雅称,诸如:芙蕖、菡萏、芰荷、水芝、芙蓉等。它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让我更为感兴趣的是在荷叶的表面附着无数个微米级的蜡质乳突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其实,莲的生长环境就是这样,淤泥越多,莲生长得越好。所以,每当人们欣赏着那一朵朵煞为可爱的莲花时,总是漫溯在多污泥的地带。身处于那情,那景,不禁由感而发:莲生于污泥之中,但长成后却亭亭玉立,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情操啊。

  那纯白的花瓣,给人以圣洁不尘、清纯可人、素雅淡幽之感。莲姿尤以雨后甚佳,白绿相间,自是清新雅致,宛若水中仙子,使人徒增敬畏,不敢亵渎。难怪自古以来吟颂莲花的诗句不胜枚举。周敦颐在他的《爱莲说》里就这样赞美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唐代诗人李商隐亦有诗句赞美荷花“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做尘。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景仰怜爱之心甚之。唐诗人白居易也有诗云“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莲花之高洁跃然纸上。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曰荷花别样红”更是道出了荷花的风姿约绰。可见,古时多少文人骚客为其高雅脱俗的风韵所倾倒,多少爱花之人为其洁身自好的秉性所陶醉。她不仅有绝美的花姿,更因为她清高的品格,得到了世人的赞誉和尊崇。

  纵观历史,所嗟的是几多古人对莲深深的颂赞。而今天,作为后来者的我们也踯躅在古人的诗句中而越发悟到如莲般的人生。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人更应要有莲的超脱凡尘,莲的洁身自好。譬如,一眼清泉不与污水同流,伟岸的白杨不与低矮的杂枝齐眉,傲视苍穹的红杉不因周遭环境之恶劣而屈身一筹。

  对莲当歌,人生当如莲。

  人当如莲,才能有超脱凡尘的追求。曾几何时,看一代楚大夫屈原。从小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换得今朝仕途。却何曾料到,因主张彰明法度,授贤任能而遭朝中小人的嫉妒诋毁与算计。谁能想象得出他忠心耿耿到头来又失去楚怀王信任的痛苦?若无莲花之品质,一介楚大夫早已随世俗沦陷。然,因怀着那份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的决心,他将命运弃于滔滔的汨罗江水中,永远地诀别了那段坎坷的仕途,以死明志。屈原之死,给予世人更多的是他忠贞不屈的气节。滔滔的汨罗江水,或许已经不能再重现那段历史,却无时无刻不在为那五丈原之躯所悲叹。忆往昔,盛唐的歌舞中,倏然听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此放荡不羁的语言,除了李白,又能出自谁人之口?他遭人诽谤,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成泡影。但所幸他仍能超出世间凡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豪肠,三分酿成月光七分化成剑气,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若无莲般保持着其胸中超凡脱俗的追求,他又何来此豪放?莲一样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人当如莲,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忆往昔,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血气方刚的岳飞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执着信念,怀着“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投身抗金的滚滚潮流,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然而,在那时,皇帝无能,奸臣当道,岳武穆的一腔热血无奈只能氤氲于胸,三尺长剑只能在灯下独自擦拭……他本可转身,像那些潇洒的隐士,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歌于邺下。然而,他执着的信念却让他势必为悠悠青史留下铿锵几笔,他不泯的忠诚让他必须履行神圣的使命。他永怀着“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一生执着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虽九死而未悔。因为如莲般的不泯追求,他是百折不扰的英雄,是宝刀未老的英雄!看今朝,一代文豪鲁迅——这位20世纪中国知识界最具深刻性,丰富性与文化魅力的伟大人物。鲁迅在我眼中,已然一株高洁的莲,譬如,他与左联发生的种种。李新宇说:“鲁迅从来就不是左联集团中合格的列兵,更难占据正宗之位。”林贤治说:“左联没有把他看作自己人,而鲁迅也没有把左联看作自己的依靠。”就这样,鲁迅一直以来,都胸怀着自己不泯的追求,不论周遭环境在怎样地变化。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也实是可歌可敬。他们,莲一样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人当如莲,才能千古留名,流芳百世。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南朝官场的点点残血;几千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石灰吟里的声声叹息……然而,陶潜的辞官归隐,正是出于他“吾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的骨气。陶潜原任泽令,因难与官场交涉,毅然归隐田园,至死不仕。陶渊明生活在没落的官宦家庭,少年时受玄学影响,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闲居乡里多年。他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政治的黑暗,于是更加渴望返归田园,摆脱为“口腹自役”的生活。遥想片刻后,在“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沉吟中,我又看到了于谦。他不同于高高在上的官僚,他有一颗感受得到百姓疾苦的心,总能千方百计地为民解除痛苦,从不榨取半点民脂民膏。他任巡抚九年,威惠并行,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百姓拥戴之如同父母,呼之为“于龙图”。于谦,实是历史上以正气铸成的一代伟人!他们,如莲般的高洁,如莲般的正直,永远是“清廉”一词的写照;他们,始终荡涤着我们的灵魂。他们非莲却胜似莲!莲一样的“花之君子者也”,甚是“人之君子者也”!但在今天,失却了陶潜的身影,因为历史已走远了。但陶潜留给世人那种洁身自好的莲的秉性,留给世人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留给世人一种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留给世人隐逸安闲的生活情趣,永存了他那份钩沽名利的情操。在今天,失却了那于谦的低吟,因为历史已走远了。但这位历史上以正气铸成的伟人,已留给后人其一生堂堂正正的为官之风,留给后人其高洁的人生写照,感动的是他在人间清清白白走一遭的缩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天,河水依旧东流,他们已随那滔滔长江化作长虹不复存在,但那满腔热血,一颗丹心早已载入史册,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瑰宝。莲一样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文化所展现出来的莲的品质,是人所必需的。然而,现实中缺乏莲之品质的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壮志……凡此种种,我们更应予以坚决的反对与打击。

  现在,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应将莲文化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的华章;将莲文化之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

  荷荡深处品莲韵,品读出别样的人生。与莲为友,在暮色里,撑一只小船,划动在莲花间,忘却尘世的纷杂,所有的是满目诗意,满心的淡然。君,当如莲。人如此,夫复何求?

作者:    来源: 大河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