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月25日电 去年以来,双鸭山市教育系统围绕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从改善教学环境的软硬件建设入手,并适时地对中小学校布局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使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有力地加快了我市教育改革向纵深领域发展的步伐。
四方台区太保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始建于70年代的农村小学,占地1400平方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源的增加,现已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针对这一实际,我市投资340万元,用于新教学楼的建设和教学设施的投入。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太保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已于去年11月交付使用,新校舍的投用,不但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还使偏远山区的学生能象城里孩子一样全方位地接受现代远程教育。
除此之外,位于双鸭山市城乡结合部的育龙、春晖等标准化的小学校也于06年成立并投用,由此改善了全市部分中小学校生源拥挤,大班额和零散式教学布局的不合理现象,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
与此同时,市教育系统还积极强化为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服务,2006年2月,市教育局将地处城乡结合处的河西小学和双兴小学合并到市原鲜小学,在原鲜小学原有教学面积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学面积600多办平方米,并投入资金用于标准化教学硬件的配备。现在的原鲜小学不但解决了生源分散、流动性大,教学环境差等问题,还开发了汉语、朝鲜语、英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特长的同时,增强了民族团结、和谐的意识。
据统计,去年全市共投入资金4782万元,用于中小学校的危房改造,新建校舍面积57369平方米,同时,市政府还投资2000万元,用于市区中小学校物理、化学、生物和自然实验室的一次性达标建设,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