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让生活充满“诗意”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7-01-24 15:26:12

  一位老领导谈起退休后的生活,满脸惬意说自己正在写诗。过了几天,他还真的给我寄来几首小诗,要求“斧正”。对诗我是门外汉,但读那几首在诗人眼里也许不成诗体的小诗,竟也一时满怀豪情。

  由此想起:这些年我们的诗哪里去了呢?我们曾经历过诗的时代,身处诗的海洋。工作如诗,生活如诗,奋斗如诗,精神如诗。诗振奋人,人振兴诗。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从一个侧面展现民族精神。法国史书上曾这样骄傲而谦逊地写道:构成整个法兰西上升的动力,是30个诗人作家,25个经济学家,15个科学家,3个政治家,2个将军和1个商人。这不仅是因为好的诗歌可以产生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还因为诗歌培养了一个民族的浪漫和理想主义情怀,锻造着一个民族的创造力。缺少了浪漫情怀,缺少了激情四射,人生不仅是单调乏味的,生活也缺乏鲜亮的色彩。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诗歌的民族。放眼望去,漫漫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诗歌的璀璨。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张继的《枫桥夜泊》、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赤壁赋》、岳飞的《满江红》、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郭沫若的《女神》、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臧克家的《有的人》……这些诗在人们心中,似闪电划破静寂的夜空,给人以神奇、光明和力量,滋养、熏陶、感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这些年人们精神文化娱乐生活日趋多元化,舞厅、酒吧、卡拉0K、电视、网络等似乎都在挤占人们的生活空间。这也许是诗歌沉寂的一个原因,但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诗离开了老百姓,离开了沸腾火热的时代,离开了激情浪漫的生活。普通百姓写下的诗,虽充满生活的激情,但往往被视为不专业,缺少内涵,而难登大雅之堂。而一些“诗人”写下的却是无病呻吟、艰深晦涩、不知所云的诗歌,让许多读者如坠云雾。更有不少人把诗歌当作一种语言游戏,追求形式甚至行为艺术,最终让诗歌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诗歌,不能成为时代的缺席者。它应和我们的时代与生活紧密相连。时代需要诗歌的号角,人们需要诗歌滋润心灵、激发豪情。“诗言志”。在一定意义上,诗更属于大众。诗是一种精神和心灵上的升华,能唤起人们心中的诗意和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俗话说“诗人在民间。”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深入群众,诗人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作出真正反映时代精神的佳作。以智慧和汗水创造着如诗如画业绩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企业家也不妨拿起笔,讴歌时代,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让我们的生活多一点诗意,多一份色彩。

  思想家海德格尔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窃以为它既彰显着思想家对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性追求,也承载着普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内心期盼。的确,充满诗意和激情的生活,才是一种具有较高境界的生活。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