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女”当家红人李宇春已成为教育典范被收入书中。在日前由西南大学出版的《派往明天的教师》首发式上,记者看到该书把“超女”李宇春幼时严格的家教当作教育成功的典范,详细介绍了李宇春“早上起来要给父母泡茶,擦地板,择菜等”。有专家认为李宇春还不够资格入选教育成功典范。(12月25日《重庆晨报》)
李宇春由一个“娱乐制造”的明星陡然成为教育成功的典范,自然要引发不少人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就在于李宇春有没有这个资格!
说实在话,对于80年代后的人而言,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缺乏榜样的年代,80年代前,有雷锋、有张海迪,他们代表了一个特定时代,更重要的是代表了的一种追求。当然他们也不再是他们了,而成为一种符号了。但如果是一种催人向上的符号,又何尝不可呢?
而我们现在的社会正缺少这样的榜样、这样的符号。在一个追求个性、崇尚独立的社会里,榜样的力量被弱化了。我们是真的到了不再需要榜样的年代了吗?
我们有时候用“垮掉的一代”来形容80年代后的青少年,可是我们又有谁想过,谁制造了这所谓的“垮掉的一代”呢?如果说仅仅因为李宇春是“娱乐化”榜样,就排斥她,笔者倒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要知道,在一切“皆可娱乐”的今天,榜样“娱乐化”又何妨呢?
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看李宇春上榜的原因——书中介绍如“早上起来要给父母泡茶,擦地板,择菜等”,并认为正是如此严格的家教奠定了李宇春独立的风格,才使她深受喜爱,获得成功。
或许对于出书者而言,真正想要宣扬的不是李宇春,而是一个已经被人们淡忘的基本道德和坚毅人格,一个被英语、奥数所遗忘的基本的生活教育,而李宇春所代表的仅仅是这些抽象符号的具体化而已。在青少年已经无法填鸭的接受素质教育的今天,用一个大众制造的明星来教育青少年,教育的成功性可能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