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态。它强调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来源充足但劳动力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低。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度增长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障碍的同时,人力资本的高度匮乏,则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有关学者的研究证实,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中国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投资比例是12誜1,韩国是8:1,美国是3誜1。美国哈佛大学罗伯特·巴罗等人运用资本、非技术劳动力、人力资本、新思想等四要素理论的方法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妨碍穷国赶上富国的是人力资本的缺乏,而不是缺少有形资本。中国这种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比例失衡的现象,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这将是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
一是合理解决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目前不仅教育经费规模偏低,而且教育经费级次结构失调。据有关国际组织的调查研究表明,初等教育的投资效率和公平优于中等教育,而中等教育的投资效率和公平优于高等教育,而且初等教育更是公共教育投资的优先项目。但目前我国的实际是相反的,用于提高初等教育质量的投资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经济学家认为,教育投入,能直接创造国民收入。社会各界力量投资教育,不仅能够缓解教育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实现经济与教育之间的良性循环,而且能够启动教育消费,增加国内总需求,缓解就业压力。多渠道投资教育将扩大教育供给、教育规模,从而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挖掘社会上一切办学潜力。近年来,社会力量办学得到较快发展,办学范围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目前的民办教育已得到政府认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更加积极的鼓励措施,扶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要专门立法以保障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是积极发展各种针对性强的短期职业教育。美国曾经在经济和全民教育并不发达的时期,找到了全面举办赠地学院、培养国家建设实用人才、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这就是建设具有教学示范作用的实验和实习基地,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于生产实际。同时,向当地社区广为传播各种实用知识,通过短期实用技术培训、文化课程补习班等多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活动,使教育与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紧密结合。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在知识和技能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能及时适应当前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这种形式值得我们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