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月5日电 每周日早晨7时20分至8时30分,便有一位局长率领班子成员及各处室负责人走进双鸭山人民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直播间,直接听取群众反映问题,切实为民排忧解难,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自2003年5月节目开播以来,“行风热线”已累计举办直播节目162期,接听社会各界咨询举报和投诉电话3406个,基本实现了咨询答复率、举报查处率、群众满意率三个100%,全市信访量下降30%左右。“行风热线”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建“贴心线”,群众与领导干部“零距离”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所有参加“行风热线”节目的领导干部们的共同感受。
“行风热线”开播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五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亲自参与直播活动,以“领导做客直播间,百姓难题现场办”的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突破了部门行业的限定。各县区、各部门以“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宗旨,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热线”真正成为政府和部门与群众相连的贴心线。市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在答复解决棚户区、沉陷区搬迁、城市供水、城市供热等热点问题中,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当场表示对沉陷区被鉴定为DP组的房屋同意办理回迁手续,给沉陷区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去年开展的“服务保障新农村建设”、“情系百姓冷暖构建和谐社会”、“真诚服务企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次“行风热线”户外直播活动得到国务院纠风办、省纠风办的充分肯定,省电视台“行风聚焦”栏目利用15分钟时间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国纠办工作动态第24期中刊载了我市“行风热线”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果。
市长滕喜魁对“服务保障新农村建设,‘行风热线’走乡村户外直播活动”作批示:近年来,双鸭山市的“行风热线”拉近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了各部门风气的好转,近日看了行风进乡村活动后很高兴,行风连着千万家,走出直播间进社区、进厂矿会使人民群众更直接感受到党的温暖,推进部门的服务和工作。
架连心桥,群众诉求顺畅表达
为了充分发挥“直通车”的作用,双鸭山市不断完善和丰富“热线”的形式与内容。由以政策咨询解答为主,逐渐发展为政策咨询、问题投诉、意见建议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联系反馈平台。“行风热线”播出的时间由过去的20分钟延长为70分钟,参加的部门也已发展为66个,参加媒体由市广播电台一家逐步拓展为双鸭山日报社、市电视台等各家媒体共同参与的良性互动平台。集贤、宝清、饶河、友谊县也相继开通了“行风热线”,实现了市、县上下两级联动,群众参与率与收听收看率节节攀升,“行风热线”成了全市群众最喜爱的真正的热线。
目前,全市已开办“行风热线”5条。“行风热线听众接待室”,从周一到周五,全天候接听接待群众来电、来访,使“热线”成了百姓心目中的“永不消失的电波”。两年多来,共接听各类咨询、投诉、举报电话3406个,接待来访360多人次。对我市建“行风热线”,架政府与百姓连心之桥所做的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给予肯定与赞扬。
建责任制,群众急盼解决的问题有效落实
有了这样一个纽带,各部门都把来“行风热线”参与节目作为工作任务之一,收听节目,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去处理听众反映的问题。
实行立行立办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群众的所盼所求。居民反映的非垃圾点堆放垃圾问题,环卫处负责人在节目直播过程中就安排专人到现场勘查,派30人组成清运突击队,不顾天寒地冻,肩挑手提,仅用一天时间就将垃圾全部清理完毕。
实行限时办结制,以最强的约束解决群众的所急所难。群众反映市区煤场污染环境问题,市规划、煤管、环保、城市执法局等部门马上联合开展调查研究,迅速启动了市中心区43家煤场向边远城区搬迁工程,仅用9个月,即解决了30多年来影响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痼疾。
实行督办反馈制,以最强的力度推动群众所急所盼问题的解决。集贤县农民提出“学校校田地被村委会私自对外承包”和“在二轮土地承包中未发土地证”问题,主要负责部门在事后处理过程中推诿扯皮,以种种借口搪塞不处理,对此,由市纠风办亲自督办,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筑“防护堤”,行风问题根本好转
抓行风整治,改善社会环境。对群众普遍关注的教育“三乱”问题,制定出台了《双鸭山市治理教育“三乱”的“五四三”规定》,处分了10余名中小学校领导,做到了严令禁止。针对就学难、就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出台了《双鸭山市关于解决群众就学难就医难的实施意见》,对教育、医疗等行业从业规范严格规定,今年以来,通过“热线”反映行风问题的件次大为减少。
抓作风转变,改善服务环境。创办了市级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为市民群众和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近两年来,市一站式服务大厅共为市民和投资者无偿办理各类审批事项2万多件。结合“行风热线”,对重大建设项目采取了定目标、定责任、定人员、定时限、定措施和包项目、包服务、包效果“五定三包”责任制,全程跟踪服务。一位来双鸭山投资的大集团老总深有感触地说“是双鸭山一流的投资服务环境,坚定了我们在这里的投资信心”。
抓监督检查,改善法制环境。严肃查处了以某区6名干警执法不公、违法办案为典型的一批案件,创建了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和“法制环境110”,全天候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接受投诉举报。近两年来,共受理专项举报近百件,处分违纪人员30多人,为群众和企业挽回损失700多万元。
一个节目推动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和谐,一个节目凝聚了一个市的向心民意。在电波中,双鸭山的群众和政府平等沟通、鱼水情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