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月5日电 针对很多农村留守儿童跟随祖(外祖)父母生活的现状,河南省各级妇联组织积极探索创办农村“四老”家长学校,帮助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更新育儿理念,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有效弥补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目前,全省已创办农村“四老”家长学校500余所。
河南是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外出务工农民达1500多万人。据河南省妇联调查,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有254.54万人,其中37.27%随祖(外祖)父母生活。河南省妇联主席杨云介绍,“四老”(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监护留守儿童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三重三轻”现象,即重物质轻精神、重养育轻教育、重看管轻沟通,造成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安全等方面隐患重重。
针对农村“四老”家长这一特殊教育对象,河南“四老”家长学校灵活设置。有的充分发挥村委会、村小学的领导组织和设施资源;有的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走上讲堂;既有集中授课,也有交流座谈、知识竞答、播放影视录像、开展亲子活动、上门家访和编演文艺节目等多种方式。河南省妇联组织还开展“家庭优教农村行”活动,邀请全国和省内知名的教育专家深入农村宣传普及家教知识。
为了办好“四老”家长学校,河南省妇联近期又专门组织家庭教育专家,编写了更具针对性的农村“四老”家长学校专用教材,内容设置更加通俗易懂。
河南省禹州市小吕乡大吕村62岁的钟梅妮带着两个留守儿童--6岁的孙女和5岁的孙子。她告诉记者说:“上了几次‘家长学校’学了不少知识。孙子身体不好还挑食,以前光给他大鱼大肉吃,想着让孩子补补。听了城里的专家讲课才明白,多吃五谷杂粮和蔬菜才能营养均衡。”该村退休老教师冯文周不仅自己家里有三个留守儿童,他也常被邀请去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他说:“我总是对其他爷爷奶奶们说,隔代亲也不能惯孩子,惯坏了就变成了害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