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30日电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联合支持的以“优化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昨天在北京举办。
来自全国15个省市区28个城市的代表和北大、清华、人大在内67所学校,及来自香港、台湾等200多名专家及教育界人士参与探讨了生命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必要性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体系和模式,并积极讨论了社会热点问题和分享生命教育案例。其中包括台湾专家赵翠惠的《台湾生命教育经验介绍》,“爱心大使”洪战辉的《人有点追求,生命才有力量》,原主持人梁艺的《走过风雨、依然美丽》、专家肖敬德的《生命教育,我们共同的青任》,以及全国各地生命教育实践交流。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唐闻生表示,将积极推动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活动。2007年,将开展包括:生命教育科研交流设立专项基金;师资培训;并启动北京、浙江两个青少年生命教育基地等七项活动。
北京大学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并决定自2007年起全面关注青少年生命教育并列入科研计划,争取尽快发布中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白皮书。
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比较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成长于这种环境的青少年很难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但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人格发展不完善、思想水平不稳定、自身抵御能力脆弱,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侵蚀。面对学习、经济、就业以及情感等方面的问欠缺有效积极的处理方式,部分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困难轻则产生心理问题、怨天尤人;重则走向自我毁灭甚至采取报复他人、毁灭他人的行为。
专家呼吁,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和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研究生成为自杀的高发群体已日趋严重;青少年轻视他人生命、摧残异类生命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作为素质教育的延神和补充的“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