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22日电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双鸭山市宝清、集贤两个试点县的30万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2006年,两个试点县农村共有308204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农业户籍人口的84%以上。全市今年共筹集专项资金(含中央补助和个人缴费)近500万元,共为3654人补偿住院医疗费259.8万元。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有304个县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这项制度是落实“三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一项惠民工作,并下决心要办成这件大好事。通过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争取,宝清县成为当年我省首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5个试点县之一。2006年,集贤县又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
好事,一定要办好。面对这样一项惠及农民的好政策,市、县的各级领导们大会、小会地宣传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广大农村干部更是不辞辛苦,走家串户,和农民坐在炕头上,讲明讲透合作医疗的实施章程以及药费的报销标准,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
“政府再穷、财政再紧,也不能损害农民的利益” 。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市结合农民的经济状况,合理确定农民个人标准和补偿比例,目前,市财政新投入资金233万元。在确保各级财政匹配资金按时、足额到位的同时,还提高了财政补助标准,由对参保对象每人每年补助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5元,增长了75%,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待遇,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全市还通过民政扶贫、干部捐款、党员包扶、富户帮穷户、暂时垫付等多种形式来帮助愿意参保的困难农民。三年来,仅宝清县民政部门就累计下拨资金45万元,解决了近5万名特困农民缺少参合资金的问题。
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服务质量,全市各级财政和卫生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现在两个试点县各有三个乡镇卫生院借助国债项目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卫生院面貌和医疗条件焕然一新。
双鸭山市还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以人为本,保单病,送温情,扩大补偿受益面,对患者制定了统一的减免优惠政策,为合作医疗参与者提供各种方便可靠的医疗服务。同时,引导县、乡、村卫生机构纵向合作,使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和县”就近享受到较好的和适宜的卫生服务。
从试探等待到踊跃参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市两个试点县农民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据卫生部门数字统计:2003年,有80%的参保农民是经过动员加入的,而今年大部分农民都是主动缴纳参保基金的。因为,从中尝到甜头的许多农民,亲身体会到了农村合作医疗的种种好处。
以宝清县为例,2004年到2005年,该县共有21.7万人参加了合作医疗。在718.6万元的总筹资款中,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补助资金达到480.3万元。两年间,全县有6494人获得了住院医疗费补偿,近3万人次获得了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累计补偿支出577.7万元。其中为298名癌症患者每人支付单病种最低保障金2000元,同时补偿达1万元封顶线的有48人。
据悉,到目前,双鸭山市两个试点县定点医疗机构累计接诊合作医疗患者近10万人次,共减免医疗费50多万元。同时,各乡镇卫生院分别组织医务人员到各村屯为参保农民进行免费体检近30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可谓顺民心、合民意,因而得到广大农民们的拍手称快。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继续建立、完善农业、农村各项卫生保障体系,努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的普及,试点县争取明年实现全覆盖。”这是市长滕喜魁对今后我市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提出的殷切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