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用相机拍摄,使用摄像机是记录你西藏之行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毕竟运动而连贯的图画同要比静止的图片更能传达旅途中的氛围和情调。当你跟随朋友们前往西藏,就更有很多欢乐的镜头值得拍摄了。
选择DV,建议你可以携带一部硬盘式摄像机前往西藏。这是因为硬盘式摄像机不必频繁更换磁带或光盘,减少了你在旅途中的麻烦,超大容量让你可以尽情拍摄。现在的硬盘式摄像机存储容量都在20G、30G、40G甚至更大的容量,拍摄时间通常都在七八个小时以上,完全超越了传统磁带DV以及DVD摄像机只能拍摄一两个小时的时长,这也是硬盘式摄像机相比较而言最大的优势所在,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中途更换磁带DV以及DVD介质而错过精彩场景的尴尬。
以索尼DCR-SR100E硬盘式摄像机为例,它的硬盘容量储备达到30GB,用户可以连续拍摄7小时20分钟的DVD高画质影像(HQ模式),并且最多可以拍摄长达21个小时的视频(LP模式),或者可以储存多达9999张高分辨率静态照片。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担心,西藏的整个行程十分艰苦,娇气的摄像机能否承担得住,尤其是硬盘式的摄像机,对震动特别的敏感?其实,索尼DCR-SR100E硬盘式摄像机采用了硬盘数据保护功能,通过两块减震器的支持使硬盘处于悬浮状态,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减少由于震动对硬盘的冲击(如同汽车上的减震装置)。另外,像索尼硬盘式摄像机DCR-SR100E还加入了视频流缓冲系统(Stream Buffering system),当摄像机遇到震荡时,你拍摄的视频数据将被保存在缓存里,当硬盘恢复正常后,可以重新把保存在缓存中的数据写入硬盘中,防止拍摄数据丢失。有了这双重保护,再娇气的硬盘也不怕了。
那么如何把握好 “镜头语言”呢?常常见到没有经验的爱好者们,在拍摄的同时毫无目的地变焦,镜头一会儿拉近一会儿拉远,来回晃动,导致观众感到头晕眼花。因此,进行动态拍摄的时候,主题一定要明确,可以对主体进行重点拍摄,但不要毫无目的地随意推拉。为保持拍摄稳定,应该做到尽量不要移动脚步,以腰为圆心,上身转动画圆,将需要拍摄的场景和景物逐一扫入镜头,结束拍摄前可以固定不动一小段时间之后再停止摄像,变换镜头角度之后继续拍摄。
从西藏归来,欣赏自己所拍摄的片段的时候,能感觉到一种高远与宁静。事实上,对于现代人而言,用自己的情怀去感受和经历世界,把现代的数码装备应用于特殊的环境中去,就能够体验到人文与时尚完美融合的美妙。
驴友支招
保护好你的数码宝贝
不要小看这个话题哦。在西藏,你的身体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你的数码装备也有可能出现“高原反应”。
电池耐力降低。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早晚比较冷。低温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你的相机和摄像机应该多带一些备用电池。另外,在西藏充电可不像在北京那么方便,在拉萨和几个比较大的城市没有问题。但是徒步或探险到了小镇或村庄.情况就很难说了。这些地方经常是没有公共电力供应,或者电力供应是有时间限制的(是晚上天刚刚黑的那几个小时)。旅行沿途的一些镇子上的饭馆都是靠自己的小柴油发电机来供电的,你可以试着跟老板商量一下顺便给你的电池充电。当然,这样充电效果不可能太好。
风沙骚扰。在西藏的很多地方,风沙比较严重,尤其在寒冷的旱季和早晚。而且沙子几乎是无孔不入地往你相机和镜头的缝隙里钻。因此你应该用防尘性尽可能好的摄影包或摄影箱,不用相机的时候要把它封好。人们习惯没事总把相机挂在脖子上,这样抓拍起来比较方便,这时一定要记得盖上镜头盖。
紫外线伤害。高原的紫外线强烈,一定要在镜头前加装上一块紫外线滤镜(UV),这样可以使照片里的远景更加清晰,并且还能避免彩色照片偏蓝紫色,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镜头。长时间的暴晒还有可能让黑色机身相机的内部温度急剧升高,而西藏的晚上又很冷,如此忽冷忽热,你的相机就有可能”罢工“哦。
藏区拍摄有禁忌
游客常到的寺院里,在露天的地方摄像一般不会有任何的限制,但是在佛殿里摄像则必须首先看清楚,这里是否允许拍摄。如果允许,是否需要另外付费。不同的地方费用不等,一般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在拍摄那里的居民时,一定要尊重你的被拍摄者,可以备上一些小礼物给被拍摄者,尤其是孩子们。有的被拍摄者希望能得到他们的照片,如果有可能,照片冲印好后寄给他们,也算圆了他们的梦。
在寺庙拍照时,一定要征得喇嘛的同意。
总之,作为进入西藏的游客,很多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都和当地人不同,因此不要贸然行事,尊重当地习俗,才能愉快地度过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