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21日电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借助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契机,以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为支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资源深度开发,大力发展龙头型、科技型、外向型骨干企业,提高了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近年来,在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倡导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全市工业经济步入了高速增长期,呈现出增速持续加快,效益大幅提升,对全市经济贡献率显著提高的特点。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工业作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财税收入和扩大就业的主体,提出了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和工业富市的三步走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了招商引资、大项目开发和国退民进。双市一方面采取措施吸引外地的大企业、大集团落户双鸭山,另一方面也积极鼓励扶持本地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让本地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砺炼,进而提高了全市工业经济整体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对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经常是特事特办,现场服务,专题推进。东方工业公司、黑龙双锅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地方工业企业在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中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发展成为省内乃至全国知名企业。2005年,全市工业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6项,完成工业投资额20.3亿元,同比增长90%,当年有8个项目按计划投产。在民营化的过程中,山东鲁能、大唐、国电、亚泰、完达山乳业等上市公司,建龙集团等全国民营百强企业,美国火凤、赫德森及韩国三星管业、香港力丽等外资企业,落户我市,投资建厂。安通公司产能提高了4倍,达到了100万吨。市一炼由停产多年且只能产铁,成长为全省最大的钢铁联合生产企业,产能扩增了10倍,达到了100万吨。宏远铁矿产能扩增了6倍,达到了100万吨。
如今的双鸭山煤炭、粮食等原字号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30%下降到目前的20%左右;目前在建的大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煤炭就地转化率将达到80%,粮食就地转化率可达到90%。
2006年前11个月,全市工业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4项,完成工业投资额23.5亿元,同比增长15%,已有4个项目按计划投产。预计到年底,全市地方工业销售收入超一亿元利税超千万元企业将达到13户,同比增长10%。
双鸭山市经委主任李忠孝深有感触地说:“十一五期间,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重点建设煤电、煤化工、绿色食品加工、钢铁等四大基地,烟煤煤化工、褐煤电化、冶金工业等三大循环经济园区,实现工业强市的奋斗目标。”
2003年双鸭山市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89540万元,同比增长21.5%。黑龙双锅、钢飞铁业、吉双公司、建龙化工等10户重点骨干企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个百分点。
2004年全市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8亿元,同比增长23.8%。
2005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37.9亿元,同比增长23.2%。
2006年1-11月份,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6.4亿元,同比增长20.1%。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51.5亿元,同比增长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