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21日电 中央有关文件已经连续三年关注"三农"问题,今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三农发展的时代强音。
今年全市总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两亿两千多万,其中省投专项新农村建设资金四百多万,四县区政府投入六千七百多万,帮建单位投入三千多万,农民自筹积极性也都非常高涨,省定的十个百分之百各项指标完的非常好,为我们明年深入的开展新农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一年的实践,双鸭山市确立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我市农村工作实际,符合农民群众利益和愿望的新农村建设发展思路,开创了农民热情高涨,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喜人局面。
今年,双鸭山市以"五清五改四绿化"为突破口,全面抓好省、市级试点村村屯环境整治。全市共投入资金56.6万元,清理垃圾9.8万立方米;投入改水资金2385.2万元,为20453户农民安装了自来水;投入201.9万元,改造农村厕所3338个;投入1658万元,改造乡村中小学危房12所。全市共投入资金480.23万元,完成绿化面积530万平方米,实现了省市级试点村100%绿化。
建设新农村,农民喜上眉稍。为了使新农村建设成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市在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上重点实现了五个突破:
一是在领导机制上实现了新突破;二是在宣传发动机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政策机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帮扶机制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我们认真实施了"三层两级"的包扶制度,就是在长效推进机制上实现了新突破。
2006年,全市有28位市级领导和44名县区领导直接包村新农村建设,市县两级三百多个部门和一百多户企业进行整合,全面落实帮建任务。城市与农村、工人与农民、干部与群众各种关系进一步和谐融洽,广袤的黑土地上出现了新的生机。
今年,全市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投入80万元,建设村屯垃圾填埋点166个,投入396.5万元,建设村屯综合活动室30个;投入130万元,建设农村联锁超市140多个;投入91.7万元,建设农村医疗服务站76个。有80%以上的试点村通上了白色路面;省级试点村通讯网络已经达到全覆盖;到今年年底有线电视入村率将达到百分之一百。
眼下,正值年终岁尾之际,全市的各级党委政府正在谋划着新一年的"新农村建设"。有了2006年坚实的基础, 2007年的新农村建设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希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