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过个安定的圣诞节吧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12-21 08:54:37

  不知不觉间,圣诞节又要到了,我们又能看到红衣红帽的白胡子圣诞老人,又能听到《铃儿响叮当》的悦耳旋律,以及缀满彩灯的圣诞树了。然而,我们知道,伴随着这一切而来的,还会有来自某些国人的痛心疾首的言辞、口诛笔伐的声讨,这样的言论,在圣诞节这几天,各大网站的论坛上几乎都能看到的。

  好像已经成为惯例了,每逢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到来的时候,总会有些人站出来批评指责一番,说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热衷于过洋节是“媚洋”,是“西化”,并且危言耸听地说长此以往,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要岌岌可危了,最后少不了大声疾呼,要大家抵制洋节、顶住西风,还传统文化一片净土。

  其实现在人们之所以要过圣诞节,无非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想找了个理由出去乐一乐、玩一玩。年轻人更是喜欢新奇的东西,觉得圣诞节很好玩,于是就要尝试一下,大家其实并没有想那么多文化呀民族呀的东西。然而有些人偏偏就是爱上纲上线,硬要把过洋节提升到民族大义的高度,如此一来,反而暴露了他们思想的狭隘、观念的陈旧。

  现在人们喜欢过圣诞节、情人节固然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但是外国人同样也受到了我们的影响。外国人也有过春节的,在美国的一些州,春节已经变成了法定假日,而在中国这里,政府还没规定圣诞节放假呢。还有一些现象,比如我们在看奥运会、看NBA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外国运动员都爱在身上刺个几个汉字,这当然也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按照我们某些人的逻辑,这些过春节、刺汉字的洋人是不是在“媚华”?是不是被“东化”了?是不是也使得他们西方的文化变得岌岌可危了呢?

  这种东西方人民互相欢庆对方节日的现象,其实是文化交融渗透的结果,是一种正常现象。这种交流与融合反而会使得民族文化更加富有生命力,更加灿烂辉煌。而那种拒绝外来文化、一味抱残守缺的态度才是真正对民族文化有害的,对此,鲁迅先生早已有过精辟的论述。

  鲁迅先生在《坟·看镜有感》一文中说:“遥想汉人多少闳放……唐人也还不算弱……凡取用外来事物时,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汉朝和唐朝的人们具有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对于外来文化一概来者不拒,大胆吸收采用,因此才形成了无比灿烂的汉唐文明。而“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出一篇道理来掩饰……”

  对外来文化怀有恐惧心理,唯恐成为其俘虏,因而对外来文化抗拒、排斥,这其实是缺乏民族自信心的体现,反而有碍于民族文化的进步,鲁迅先生已经为我们论述得十分清楚了。

  因此,那些为圣诞节而痛心疾首的人们,还是把你们的忧思收起来吧!区区几个洋节,不会把天闹塌,也不会使中国受到外人的嗤笑;相反,倒是你们那种面对外来文化惶惶不可终日、神经过敏的样子,才会让外国人笑掉大牙呢。

作者: 戈 奇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