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20日电 一栋大棚,两茬蔬菜,近万元年收入。连续种了8年外向型蔬菜的农民刁学友,如今成了饶河县饶河镇饶河村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200栋现代化日光节能温室、800栋大棚、2000亩大田蔬菜地,8000多吨的年产量。在饶河镇外向型对俄蔬菜出口生产基地,广大菜农每年生产出的“法国红利”西红柿、荷兰黄瓜、日本甘蓝等品种的蔬菜,源源不断地飘过乌苏里江,运抵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和滨海两大边区,成为该地区240万“老外”的盘中餐。
饶河镇蔬菜协会负责人李守军自豪地对记者讲,饶河口岸是国家批准的一类口岸,与俄罗斯比金口岸仅一江之隔,从饶河摘下来的蔬菜第二天就可摆上俄罗斯人的餐桌。
为发展外向型农业,县里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俄市场进行考察,确定了互补性强、竞争优势明显的蔬菜为主导产业,制定了力争用5年~10年将饶河建成山东“寿光”型对俄出口蔬菜基地的发展目标。
让“老外”吃上中国农民种的菜。从1995年开始,饶河县依托口岸这一优势,采取向上争取、招商引资、贷款担保、财政补贴和农民自筹等多种途径,以饶河镇为中心,建设了以一镇两乡为主的大地和棚室蔬菜生产基地,引导广大农民快速发展棚菜生产。县和镇里的蔬菜协会,还把周边乡镇小打小闹的菜农组织起来,规模种植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统一利用销售公司出口到俄罗斯。
饶河镇镇北村的菜农潘学彬,把自家的3亩大棚全部种上俄罗斯市场畅销的“法国红利”西红柿。潘学彬说:“这三亩地的西红柿,一季下来就能收入2万多元。”
陪同记者采访的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记者,目前,饶河全县已经形成专业化种植蔬菜出口基地4处、专业村3个,面积达1.12万亩。
为提升出口蔬菜的竞争力,饶河农民均照俄方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符合俄方市场需求的蔬菜。
李守军介绍说,县、镇蔬菜协会每年都高薪聘请东北农大、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为农民举办培训班,在绿色蔬菜种植、品种引进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咨询。针对俄罗斯市场,他们每年都从各科研院所引进20多个蔬菜新品种进行试种,并选定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推广给菜农。利用全县开通的农网“村村通”工程,饶河在俄罗斯设立了信息站点,及时传回俄方市场农产品供求信息。他们还积极到俄罗斯去找销售市场,按照上不封顶、下有保护价的原则,为农民签回“国际订单”。
到今年,饶河已累计对俄出口蔬菜8000吨,为农民增加收入3000万元。蔬菜生产已成为饶河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记者感言:
“打口岸牌,走边贸路” ,“种蔬菜,卖给老外”。
针对俄罗斯市场,饶河县超常规、快发展,以销售公司为龙头,蔬菜基地为纽带,专业村为基础,形成了产、加、供、销一条龙的外向型农业发展模式。
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组织农民签“出口订单”,进行生产技术指导、提供科技培训、农资供应。全力以赴为民服务,使对俄蔬菜基地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饶河县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利用地缘优势最终为农民找准了一条致富建小康的好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