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头题 正文
绿色诗篇 绚丽画卷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12-19 11:25:28

  迎接双鸭山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专栏

  1999年至2006年。

  人类历史长河的弹指一挥间,一段值得回忆的金色历程。

  这段历程,铭刻了双鸭山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闪光之旅。

  这段历程,铭刻了双鸭山由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的重大嬗变。

  这段历程,铭刻了双鸭山步入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历史跨越。

  这段历程,铭刻了双鸭山人倾力打造山水生态城、建设美丽家园的坚实足印。

  自1999年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双鸭山市改变过去传统发展观念和经济增长模式,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逐步向新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的模式迈进。

  2001年,双鸭山市启动生态示范市建设工程,在全省第一个完成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制定了《双鸭山生态市建设工作方案》和《双鸭山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开始将生态市建设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2003年,市长滕喜魁在全市城市建设工作会上提出,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全力推进山水生态城建设。”

  2005年,市委书记王晓明在市委八届十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的战略目标,指出建设生态双鸭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双鸭山开发较晚,建设生态城市的基础得天独厚。要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把双鸭山建设成生态一流、环境一流的生态名城。

  观念变了,思路变了,人心变了,城市的面貌变了,发展的模式变了,进步的活力和动力变了。近年来,退耕还林,城市绿化,关闭市区煤场、砂场、石场,治理冒黑烟锅炉,关停重污染企业,强化水源地保护,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循环工业经济……一系列举措奏起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绿色交响。

  山水生态雏形现,和谐新城入画来

  走进今日的煤城,你会感到,一股清新靓丽的气息扑面而来。大街小巷新增的街路树青翠浓郁,似翡翠镶嵌,令人赏心悦目;山林、公园、广场、街心,遍布城区各处的绿化园林艺术景观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徜徉在这花团锦簇、绿树成阴的山城,你会心旷神怡,情不自禁,感慨万分,为几年间山城的喜人变化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八次党代会以来,双鸭山市坚持经济、社会、环境统筹发展,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将生态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进“蓝天工程、青山工程、碧水工程、绿地工程”,建设最适宜人居的山水生态城市。

  ——蓝天工程:为使双鸭山的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启动了治理大气污染项目,推广使用煤气、液化气等清洁燃料;新上马热电联产工程;于2000年12月起开展锅炉烟尘治理工作,陆续对尖山区113家冒黑烟锅炉实行关停整治,逐步结束了我市小锅炉供热污染大气环境的历史。

  告别40年吃煤尘历史。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执法手段,建成44个总面积达13.5万平方米的新煤场,43家储煤场在一年半时间内全部迁出城区。从此,双鸭山市区不再煤尘飞扬。

  兴建城市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引进全新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对垃圾和污水同时进行处理,每天处理垃圾820吨、污水500吨。

  “十五”期间,全市环保投入约7.2亿元,占同期GDP的1.45%。2005年与2000年相比,化学需氧量、烟尘、工业粉尘分别削减3%、7%、6.5%;到去年底,市区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2.7%。——青山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近五年来,全市完成造林36.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3.95万亩,非公有制造林面积占造林总面积的80%以上。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十五”期间,全市有林地面积增长了0.03万公顷,增长率为0.2%,林木蓄积量增长了51.4万立方米,增长率为3.2%。实现了由多年采伐向植树造林的转变。

  “十五”以来,全市初步建立了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报预警体系,对生产矿山实行了地质环境保护,申请立项并实施了4个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开展了市区采石场关闭搬迁工作,确定了3处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地质遗迹。其中,七星峰地质遗迹和饶河喀尔喀山地质遗迹被列为省级首批地质公园,为全市旅游业增加了新的亮点。

  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自然保护区六处,建成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区五处,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覆盖率居全省之首。省级森林公园喀尔喀山、龙湖、梨树沟、七星峰,连绵起伏,林木葱茏,莽莽苍苍,坦坦荡荡,用繁盛的存在和坦诚的奉献印证着生命的宏大与不息。北秀森林公园、益寿山绿化植物园等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集教育、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碧水工程:几年来,全市以生态理念对域内乌苏里江、挠力河、安邦河等重点河流进行严格的保护、开发和治理。

  面对安邦河由于垦荒、采沙、挖宝石,倾倒残土垃圾,排放污染,致使流域生态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的严峻现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治理安邦河水系当作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民心工程”,拉开了声势浩大的“保护母亲河,建设生态城”工程帷幕。先后重拳关闭了沿河化工厂、造纸厂、染织厂等污染企业,组织开展了河道疏浚、种树植绿工作,制止乱砍滥伐,禁止采沙挖宝石。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缺水难题,2003年,在安邦河上游开工建设了库容近1亿立方米的寒葱沟水库,2004年开始下闸蓄水。水库城市供水系统建成后,将每天向市区人民提供8万吨洁净水。几年来,双鸭山市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保证了市民的用水安全。2006年,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和生态优先的原则,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安邦河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方案。随着一项项整治措施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几年后,安邦河定会水清鱼肥、绿草茵茵,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2006年10月30日,黑龙江省水利建设史上第一个利用部分日元贷款建设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龙头桥水库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该工程校核总库容6.15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730平方公里,自2002年投放使用以来,既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养鱼和旅游效益,又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湿地保护稳步发展。近年来,双鸭山市认真贯彻《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退耕还湿工作。其中,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全面实施国家《湿地恢复项目》,争取国家专项资金389万元改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采取贷款、集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437万元。截至目前,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近2000万元,完成退耕还湿面积2980公顷,查处了四起毁湿开垦案件,编制了《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规划》和《湿地保护规划》,有效地遏制了毁湿开垦、破坏湿地资源行为的发生,对科学利用湿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绿地工程: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自净功能的组成部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城市造就“绿肺”,给子孙后代留下舒适的生态环境,无疑是全市绿化建设的大手笔。

  近年来,双鸭山市坚持科学造林、科学治绿,以森林生态圈为基础,以公园、绿地、休闲广场、街头小品为重点,由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立体种绿发展到大规模的“规划建绿”、全民造绿,形成完善的点、线、面、圈绿化体系,实现了城市绿化的全覆盖。目前,市中心区共有绿化面积890公顷,公园绿地36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7.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9平方米。

  如今,让老百姓怨声载道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小街小巷不见了,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处处焕发着迷人的生态之美、自然之美的和谐文明生态城市悄然而至。

  突出绿色主题构筑生态农业

  富饶的三江平原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区,被誉为“北大仓”。双鸭山地处三江平原腹地,盛产大豆、玉米、水稻、烤烟、红小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是我国北方旱粮的主产区,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生态优势,八次党代会站在跨世纪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市农业生产要以实施“绿色食品工程”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发生态资源,发展绿色食品,变劣势为优势,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在全省、全国具有优势的特色农业。

  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八年来,全市积极培育、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搞好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护村林、水土保持林。积极搞好大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突出抓好乌苏里江、挠力河、安邦河三大水系水利工程和流域治理,以及龙头桥水库、寒葱沟水库两大控制性工程。根治水系污染。加强草原改造和管理,恢复良好的草原生态。以控制水土流失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进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综合开发。目前,全市基本农田保护率已达到84%以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开发绿色食品创造了基础。1999年9月,经市委八届11次常委会议研究,市绿色食品开发办公室正式成立,经过8年的推进和实施,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发展壮大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目前,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由八次党代会时的仅有2万亩迅速扩大到390.9万亩,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基地认证面积达386.35万亩,认证率达到98%,其中A级认证111.8万亩,AA级21.575万亩,无公害252.97万亩。

  全市已建成水稻、大豆、玉米、经济作物、蔬菜等五大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和东北黑蜂养殖基地,2005年,集贤县55万亩大豆种植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示范基地。

  增收的不仅仅是农民。在今天,绿色食品的概念在双鸭山变得深下去、宽起来,增收的路子早已从“田间地头”延伸到“车间市场”。

  近几年,双鸭山市更新农业发展的“攻略图”,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育特色、壮龙头、创品牌,不断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化。依靠基地辐射、产业拉动、龙头带动,让农牧工贸等多行业都来品尝农产品深加工的“新奶酪”。

  1999年,绿色食品标志只有一个“义耕”牌大米,随着“绿色食品工程”的强力推进,产品认证数量迅速增加。2006年全市预计获标产品数量将达到81个,其中A级32个,AA级18个,无公害31个,全市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发展到28家。其中,集贤县板子房西瓜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宝清广海牌挂面、集贤健之源蜂蜜、四方台区宝财牌玉米面等产品获得无公害食品认证。

  绿色食品开发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从米面油、蔬菜、山特产品到禽蛋、水产品、蜂产品等6大类近70个产品都有龙头企业牵动。

  目前,全市5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6户,其中绿色食品企业占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预计到2006年末,全市绿色食品产量达93.33万吨,绿色食品企业实现产值15.0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的43%。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市有7.33万户从事绿色食品生产,占农村总户数的53%,产品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的大型超市占有一席之地,饶河凯丰经贸公司生产的绿色蔬菜还远销到俄罗斯市场。

  品牌是产品走向市场的“名片”,是参与竞争的“法宝”。双鸭山市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培育了一大批叫得响的知名、著名品牌。

  在“2005-2008年度”黑龙江省著名商标的7个商标中,绿色食品品牌就占了5个,分别是阳霖、黑蜂、绿利、大顶子山、东北王;宝青红、罗麦、荒原狼、老龙背等商标被认定为“2006-2009年度”双鸭山市知名商标。

  随着品牌效应的扩大,精细的农产品工艺和包装设计,推翻了国内外客商对双鸭山农产品“傻大笨粗”的传统印象。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宝青红”牌红小豆、“乐万家”油豆角,“阳霖牌”大豆油、“东北黑蜂”牌蜂产品等一批优质产品,深受广大市民和客商青睐,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提高。

  双鸭山市还围绕“农”字和“资源”做文章,大力发展具有北方特色、煤城优势的生态旅游业。双兴农业生态旅游园区总投资1亿多元,占地9.8平方公里。园区内设农业观光区、畜牧观光区、垂钓观光区、接待服务区和寺庙观光区五大功能区,有广龙生态园、中道寺、莲花湖、美国提子园等20多处景区,成为集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园区。

  “垃圾山”变“钱山” “循环风”吹绿GDP

  煤挖出来了,电送走了,土地却塌陷了,环境恶化,这是许多资源型城市面临的困境。如何才能走出因资源而兴、因资源而衰的怪圈,如何才能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双鸭山市未雨绸缪,确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市。

  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双鸭山在多年的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煤矸石、粉煤灰等工业废料,这些“垃圾”不仅占据大量的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近年来,我市开拓思路,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制砖,粉煤灰制水泥等产业。

  “垃圾”在循环经济的“食物链”中变成资源,企业获益,对环境的污染也降到了最低,并且初步形成了煤转电产业链:煤炭——发电——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链;煤转焦产业链:煤炭——焦碳——炼铁——轧钢——钢渣制取微晶陶瓷、废钢渣、水泥产业链等。

  双矿集团虹焱热电公司一年吃掉煤矸石22万吨、矿井水100万吨。发电余热造福于民,供暖面积逾100万平方米。投资2200万元的“一炉两烧”项目,在发电的同时,将副产品粉煤灰加工成水泥,使煤矸石和矿井水彻底被“吃干榨净”,不仅每年可节省运输、占地、环保等费用700万元,而且为企业年增利润674万元。

  曾经向安邦河排放煤泥水的中央选煤厂选煤洗水一级闭路循环技改成功,不仅节约了大量选煤用水,而且实现了洗煤用水的零排放、零污染。

  “垃圾”在循环经济的“食物链”中变成资源,企业获益,对环境的污染也降到了最低。呈现出生产与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喜局面。

  新时代水泥有限公司用粉煤灰、过火矸石代替粘土,一年吃废12万吨以上,不仅节约了土地,保护了环境,而且年降成本逾百万元,每年制成、生料、烧成车间仅节约产生的效益就达30余万元。

  东方公司在全球首家掌握特大断面现代化隧道窑、超热值焙烧控制技术,创造了“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这一国际领先的新技术;烧结高档装饰砖技术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7条生产线落户国外,产品打入俄罗斯、蒙古、南非等国际市场。

  截止到目前,全市经过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达17家,实现综合利用产值2.73亿元。毫无疑问,这是循环之风吹绿的GDP。

  浓墨重彩绘蓝图,锦绣诗篇喷涌来。

  即将召开的九次党代会,将为双鸭山市谋划更加精彩的未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再次激起冲天豪情。

  我们有理由相信,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的现代化蓝图必将在我们手中成就!

  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双鸭山会更美!

作者: 刘德富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